11-12-2《统计学B》期末考试题型(南院) 下载本文

由于平方打不出来,所有有㎡的地方去掉m,只看平方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某企业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2006年计划比2005年下降10%,实际下降了15%,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

1-15%/1-10%

2、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要经过四道工序,已知该产品在四道工序上的合格率分别为96%、98%、97%和95%,则该产品在四道工序上的平均合格率为( )%。

4√96%*98%*97%*95%(是四次根号下)

3、已知一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80,对平均数的方差为50,则该组变量值对90的方差为( )。

50+(90-80)㎡

4、已知一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20,平方的平均数500,则该组变量值的标准差为( )。

√500-20㎡

5、已知“十五” 期间各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10.0%、10.1%和10.2%,则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1+8.3%)(1+9.1%)(1+10%)(1+10.1%)(1+10.2%)

6、已知2000年—2005年间各年年末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556.1、719.1、903.4、1108.6、1333.5和1561.8万人,则“十五” 期间我国高等学校平均每年在校学生人数为( )。

(556.1/2+719.1+903.4+1108.6+1333.5+1561.8/2)/5

7、已知2005年我国职工的货币工资指数为115.4%,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1.8%,则2005年我国职工的实际工资指数为( )%。

货币工资指数/生活费用价格指数115.4%/101.8%

8、已知2006年某商业企业的商品零售额总指数为140%,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为112%,则其商品零售量总指数为( )%。

零售额总指数/销售价格总指数140%/112%

9、某党小组10名学生的党课成绩分别为95、85、88、90、92、95、91、92、90和96分,则其党课成绩的中位数为( )分。

91.5

10、某种蔬菜某日在某农贸市场早、中、晚的售价分别为3.0、2.5和1.8元/斤, 早、中、晚的成交量占当日总成交量的比重分别

为50%、30%和20%,则该种蔬菜当日的平均售价为( )元/斤。

3*50%+2.5*30%+1.8*20%

11、某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额2006年计划比2005年增长15%,实际增长了18%,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

1+18%/1+15%

12、某企业某产品的生产要经过五道工序,已知该产品在五道工序上的合格率分别为96%、98%、98%、96%和99%,则该产品在五道工序上的平均合格率为( )%。

5√96%*98%*98%*96%*99%(是5次根号下)

13、已知一组变量值对其平均数的方差为50,对90的方差为75,则该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 )。

75=50+(90-x) ㎡

14、已知一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500,标准差为10,则该组变量值的平均数为( )。

500-x㎡=100 15、已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比2000年增长29.97%,2005年比2003年增长21.33%,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十五”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5√(1+29.97%)(1+21.33%)-1

16、已知2000年—2005年间各年年末我国人口总数分别为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和130756万人,则“十五” 期间我国平均每年的人口总数为( )万人。

126743/2+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2

17、已知2005年我国职工的平均货币工资为18364元,同期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为101.8%,则2005年我国职工的平均实际工资为( )元。

18364/x=101.8%

18、已知2006年某企业的总产值指数为130%,职工人数指数为110%,则其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为( )%。

职工人数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130%/110%

19、某党小组11名学生的党课成绩分别为95、85、95、90、95、90、90、95、92、90和95分,则其党课成绩的众数为( )分。

95

20、某种蔬菜某日在某农贸市场早、中、晚的售价分别为3.0、2.8和2.0元/斤, 早、中、晚的成交量占当日总成交量的比重分别为45%、15%和40%,则该种蔬菜当日早、中、晚的平均售价为( )元/斤。

3*45%+2.8*15%+2*40%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与总体单位及二者的关系。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如我班所有的学生。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整体的各个个体,如我班的每一个学生。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就如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标志与指标及二者的关系。

标志是指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如学生的“性别”,指标是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范畴,如我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关系:标志与指标的区别:(1)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说明总体的特征;(2)标志有能够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数字表示的品质标志,指标都可以用数字表示;(3)标志值可以是综合值,也可以是非综合值,指标值只可以是综合值。联系:(1)综合与被综合的关系;(2)相互转化的关系。

3、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时期指标、时点指标及二者的区别。 时期指标是指按一定时期核算的量即当期发生的量如商品的销售额,时点指标是指按照一定时点核算的量即期末发生的量如月末商品库存量。 区别:(1)时期指标的值具有可加性,时点指标的值不具有可加性;(2)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系,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无直接关系;(3)时期指标值是通过连续调查取得的,时点指标是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

4、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指说明总体规模大小以及人们工作总量和报酬总量多少的指标如利润额,质量指标是指说明事物和现象的质量好坏以及人们工作质量好坏的指标如利润率。

5、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在数量上不确定相互依存关系,如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函数关系是指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在数量上确定相互依存关系,如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6、导火索在新道路爆破中用来起爆炸药。已知A供应者出售的导火索引爆的平均时间为30秒,标准差为2秒;B供应者出售的导火索引爆的平均时间为30秒,标准差为0.5秒。假定你是导火索购买者,请你在A、B两个供应者之间做出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B,理由是B供应的导火索的引爆时间的标准差系数小一些。 7、在某个城市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发现,在所抽取的1000个家庭中,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下的家庭占25.1%,1500~2000元的家庭占25.3%,2000~2500元的家庭占25.2%,2500~3000元的家庭占11.7%,3000~3500元的家庭占8%,3500元以上的家庭占4.7%。你认为要分析该城市家庭的人均收入状况,用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哪一个测度值更好?试说明理由。 用中位数测度值更好 理由:(1)样本呈左偏或负偏分,所以不能用算术平均数测度 (2)样本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所以不能用众数测度。

8、已知五名广告评审员对甲广告的评分分别为79、82、85、88、91,对乙广告的评分分别为83、84、85、86、87分。请问应采用哪则广告,说明理由。

应采用乙广告 理由:对乙广告评分的全距小于对甲广告评分的全距。

四、数据整理分析题(每题5分,共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