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 下载本文

秒,很接近,第二张图片比较符合。

师:大家同意这个意见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三)、多媒体播放课本有关110米跨栏的计算的照片。 师: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也蕴含着数学问题: (4)下面是男子110米栏赛道的示意图。起点第1栏第10 栏终点13.72 米14.02米第1栏至第10栏,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师: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之间的距离比较长,他们中间还有几段。 生2:可以看出,中间的这几段距离一样长。

师:中间这几段距离一样长,长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 ①独立尝试计算,一生板演。 ②讨论交流订正。

(110 – 13.72 – 14.02) ÷ 9 = 9.14(米) 三、拓展练习:

中国北京奥运会中共有32支球队参加足球比赛,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4支球队,在同一小组中,每2支球队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在小组循环赛中,每队应该进行多少场比赛?32支球队一共进行多少场比赛?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并解答。 2、小组汇报交流。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奥运知识,并独立解决与跨栏相关的一些数学问题,说一说你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了解我国参加奥运会的历史,搜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榜,编一期有关奥运的数学小报。

教学后记:

第六单元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谁先走”。 教学目标

1、经历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建立规则意识;通过

游戏是否公平的判断,感受游戏的公平原则。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经验判断规则是否公平,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3、能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是等同的。

教学重点

1、经历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

戏是否公平的判断,感受游戏的公平原则。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经验判断规则是否公平,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3、能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是等同的。 教学难点:

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感受规则意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转盘:

师:请2位同学上来,开始! 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开始。 师:怎么了?

生:没有游戏规则,不好玩。 板书:游戏——规则

师:对了,有游戏规则,才可以玩。真对不起,只顾着急切地和大家玩游戏,忘记游戏规则了。

出示游戏规则: 转盘游戏的规则:

(1)双方先选好各自的颜色; (2)每人轮流转一次,须转一圈以上;

(3)指针指向自己选定的颜色则获胜,否则对方获胜。 教师边出示规则边安装指针。 二、感受游戏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

对规则有意见吗?没有就可以开始了,你想选什么颜色? 生:这样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1:这个转盘蓝色部分小,白色部分大。

生2: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小,指向白色的可能性大。

师:我们试一下吧,试4次吧,如果甲选蓝色,乙选白色,据你估计,他们各会获胜几次?

生3:可能甲胜1次,乙胜3次。 师:为什么?

生3:因为这个转盘平均分成了4份,蓝色只占一份,而白色占了3份。 师:会出现其它可能吗? 生4:也可能4次都是乙获胜。

生5:还可能甲、乙各获胜2次,或者甲胜3次、乙胜1次。 生6:也有可能4次都是乙获胜。 师:大家说,有这种可能吗?

生7:有这种可能,不过可能性非常小。 师:那哪种可能比较大些呢?

生8:乙胜3次,甲胜1次的可能性比较大;4次都是乙获胜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大多数学生都猜“乙胜3次,甲胜1次”。 (演示,发现恰好乙胜3次,甲胜1次。)

看来这个游戏真的不公平,你们愿意玩这样的游戏吗? 学生齐声地:不愿意!

师:看来,游戏有了规则才可以玩,公平才好玩。

板书:公平。

师:那现在怎样才能对双方都公平呢?大家拿出自己的圆形纸片,你能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转盘吗?

学生设计转盘,设计好的在黑板上展示。

师:看一看,黑板上展示的这些转盘对双方是不是都是公平的?我们就来挑选一个,

请两个同学上来,玩一下公平的转盘游戏。 各自选定颜色。

三、验证游戏公平性,进行游戏实践 1、抛瓶盖游戏

师:看来做游戏,需要有规则,也需要公平。笑笑根据生活常见的瓶盖,设计了一个抛瓶盖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游戏规则:

1、把瓶盖在离桌面约20厘米以上自由落下; 2、落下后,盖面朝上甲胜,盖面朝下乙胜。 师:怎么样?感觉她设计的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生1:我感觉是公平的,因为一共就两种可能,要么向下,要么向上。 生2:我觉得不公平,因为瓶盖一边大,一边小,落下来的可能性会不同。 统计两种观点的支持人数。

师:这都是我们的分析,究竟是不是公平,我们还是来实验一下吧。大家觉得应该做几次实验?

生3:我觉得做3次就可以了,就能比较出来哪种可能性大。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4:3次不好,或许某碰巧就都朝上,或者都向下。 师:是啊,这样的偶然现象也会出现。那实验几次?

生5:10次,不,20次,这样就能看出哪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偶然性就小了。 师:也就是说实验的次数越多,受偶然性的影响越小,是吧? 生齐声地:是,次数再多一些。

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每个小组都做10次,然后把全班的情况汇总一下。 四、练习:课本81页第2题

五、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