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20-胡文斌-文献综述 - 图文 下载本文

高公共自行车需求满足率,在提出租赁点服务半径的基础上,建立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Logit模型,计算租赁点的借车需求数。根据公共自行车系统历史借还车数据,考虑现状还车数和潜在还车数,确定还车车辆数,将借车需求数与还车车辆数的差值,确定为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数量。以浙江省海宁市一租赁点为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在假设条件下,该租赁点车辆的需求满足率提高了16.7%,车辆配置能够满足借车需求,且未产生冗余。对于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借车过程和还车过程同时进行,但数量严重失衡,则该类租赁点的车辆配置数,在不考虑周转率和车辆调度下,应为借车需求数与还车车辆数的差值。 6.论文数据分析的清晰程度与有效性

论文首先介绍了logit模型以及模型的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构造重需求租借点还车车辆数与配车模型。出行高峰时期的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还车车辆数与借车需求数严重失衡,因此,不考虑公共自行车的周转率。当租赁点配置车辆数与还车车辆数之和,不小于借车需求数时,借车需求便可满足,即:N0+N还≥N借(7) 式中:N0为租赁点配置车辆数,N还为还车车辆数,N借为借车需求数。由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不够科学,部分有意向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居民,改选其他可替代方式,当科学配置后,还车车辆数应包括两部分:现状还车车辆数N现还和潜在还车车辆数N潜还,潜在还车车辆数N潜还为科学配置后增加的还车数,即还车数: N还=N现还+N潜还(8)

若其他所有租赁点现状车辆配置满足需求,则该租赁点的潜在还车数N潜还=0。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模型为: N0=N借-N还(11)

式中:N借为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区域的借车需求数,N还为该租赁点的还车车辆数。 7.文章提出结论的严密程度

为解决重需求性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配车不科学的问题,笔者在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区域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元Logit模型,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标定效用函数的参数,再依据目标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服务区域内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确定公共自行车借车需求数。根据历史还车量,考虑潜在还车,确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应配置的车辆数,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科学合理配置车辆提供依据。

8.总结自己对分析论文获取的启示与自身研究内容的关联性

在总结论文的过程中发现文章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租借点的特性,采用logit模型,更加准确地预测出了租借点公共自行车需求的次数。本论文解决了某些通勤地方(居住区,某些共建区)经常会遇到在高

峰期往往出现无车可借,以及没地方换车的局面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在城市布设租借点时值得借鉴,使城市公共自行车租借点布局更合理。

要想使预测结果更加的准确,必须要有更加准确的实际调查数据,这样才能标定出更好的预测模型。

第八篇公共自行车换乘轨道交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曹雪柠王炜季彦婕赵琳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96文章编号:1672—4747(2015)04—0096—07DOI:10.3969/j.issn.1672—4747.2015.04.014) 1.论文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

本论文是对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者出行特征以及周边土地利用性质的研究。对深入探讨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特性有很大的意义。本论文2015年发表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作者简介:曹雪柠(1991-),女,江苏靖江人,东南大学工学硕士研究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研究。下载次数84,引文献48,参考文献7。 2.论文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广泛程度

作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时很全面的,从国外到国内,从乘客的个人特性到土地性质。目前对公共自行车以及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从出行者个体、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从出行者个体的角度,Elliot等从乘客个人属性以及所感知的可达性与安全性角度探讨设置公共自行车系统的阻碍。Jiang通过RP+SP调查,分析出行者个人特性和对公共自行车态度的关系Ⅲ。吴志周等人从出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