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特性.首先结合苏州工业园区PBS官网的公开信息及站点实地考察,利用刷卡数据分析地铁型站点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点.然后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离散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地铁的主要影响因素.
4.论文研究数据的获取精确程度与有效性
本文所用数据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是2014年3月26–30日工业园区PBS刷卡数据,约16万条使用记录,包括用车时长、借还车站点等信息.另一部分是作者于2014年6、7月间在苏州市内进行的问 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地铁乘客,调查内容包括接驳方式、公共自行车认知态度及个人属性等,共获得1171份地铁接驳、260份全程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有效问卷.
5.论文提出研究方向逻辑程度与可行性
本文以苏州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刷卡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公共自行车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使用特性.研究发现,地铁型站点公共自行车的用车时长较短且较为离散,与其他类型站点有显著差异.在接驳地铁的出行者中,公共自行车经常使用者的平均学历较高,也非低收入人群.利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地铁接驳方式选择行为可知,接驳方式使用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年龄、职业和出行目的等对公共自行车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 6.论文数据分析的清晰程度与有效性
论文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把数据带入模型软件进行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展示结果,得出准确结论。文章首先是对不同性质
站点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点进行调查,进行地铁型站点与其他站点用车时长的统计检验。其次统计分析地铁接驳用户的属性特征,进而得出样本的接驳方式分布。最后进行logit模型的统计分析,得出地铁接驳方式选择模型的结果。
7.文章提出结论的严密程度
文章结论的得出都源自于对实际的调查数据的分析,最终以图
表以及模型拟合图展示,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以及说服性。主要有以下结论:
刷卡数据的分析显示,地铁型站点用车非常活跃,单个站点日均借还车次很高.统计检验也表明,包括地铁型在内,交通型站点的用车时长较短,也更为离散。
地铁接驳方式的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发现,步行时间占接驳总时间比例越大、接驳方式使用时间越长,该接驳方式的效用就越低.接驳方式使用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出行者在回家时较可能使用公共自行车,上学则不太使用公共自行车.更为重要的是,公共自行车经常使用者在接驳地铁时同样也倾向于公共自行车,其显著程度仅次于接驳方式使用时间.而不使用公共自行车的出行者则倾向于步行或公交车接驳地铁.
8.总结自己对分析论文获取的启示与自身研究内容的关联性
在总结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这篇论文是研究作为地铁接驳手段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分析,本论文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讨论了基于接驳轨道交通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性的研究。论文并非只考虑一种接驳方式即公共自行车,而是统计了多种接驳方式。论文还在调查中对各种因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受教育程度以及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分为有租借卡经常使用者,偶尔使用者,不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