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纲要 下载本文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 六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目标 七要素说: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 上述要素说都可以看作三要素说基础上的增补。 2.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从教学内部看,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这样,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认识方式,同时又建构了主体。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双方任务侧重点有别,互动实现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学生一般是受业者、参与者、学习者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 3)教师和教学的关系

教师首先是要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效组织、指导学习教学内容。这是一种实践改造的关系。 三、教学本质及其争论

1.关于教学本质的多种定义

关于教学本质(或称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活动本质)历来有很多争议,有的认为教学是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和成长的过程;有的认为是知识授受和观念运动过程,是习得间接经验的过程;有的认为个体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有的认为是人性的表达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新中国以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把教学在本质上看作一个认识过程,70年代以来,有本质争论,主要有十种观点:特殊认识说、发展说、层次类型说、传递说、学习说、统一说、实践说、认识-实践说、交往说和价值增值说。我们择要介绍四种:

1)特殊认识说 这一观点把教学看作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发展的特殊认识形式。特殊性表现在教育性、间接性和有领导上。

2)发展说 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这可以看成形式主义教育思想的延伸,发展学生官能的拓宽。但无法把教学与其他导致发展的活动区分开。

3)实践说 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又分教师的社会实践和师生共同实践。但容易把教学和一般实践混淆。

4)交往说 不同于把交往看作背景或手段方法或目标,而是认为教学就是交往,教学即交往。这是从关系角度把握教学。但有人就有交往。这个观点没有说出教学交往的特殊性。

上述教学本质说总的来看是从过程、功能和关系角度理解教学。 2.教学本质上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从教学的对象和结果看,教学首先是一种认识活动;但教学认识活动有其特殊性,即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有教师教,具有间接性;还具有发展性。

第二节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

本节应掌握当代几种主要的教学理论 1、教学与发展理论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3、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一、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1.教学与发展理论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美国、德国等国家教学论专家几乎同时看到,教学以及教学的研究都必须依赖于心理学的基础,都主张借助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发展的知识来看待教学的本质。但由于对发展本质的理解不一致,也导致对教学和发展关系的理解不一致。代表性的如,赞科夫主张通过整体的教学结构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是维果茨基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理论),研究教学的整体结构体系(不是局部的教学法体系)与学生身心整体发展的关系;布鲁纳主张通过改造教学内容、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学说到底是一种帮助和促进人的成长的努力;瓦根舍因等人则注重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2.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指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布鲁纳认为,知识是关于概念的知识,而概念是用以解释人们体验到的规律和事物。人们对于规律或事物的体验是不断变化、深化的,概念的内涵因而也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由此,科学知识是一种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探究的过程。

结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课程,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组织起来的知识领域与相应的探究方法的统一。其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和结构性。

学科知识结构要与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一致,如何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基本结构呢?布鲁纳提出了知识的表征:行为表征、图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并提出动机、结构、序列、和反馈四个原则。

结构主义教学主张发现法。 3.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这一教学论的提出者是联邦德国的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人。这一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范例作用,能作为范例的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有教育性的,借助范例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把学生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批判认识能力、批判性判断能力,从而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

4.人本主义举行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这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两种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强调教学中人的存在价值、意义。建构主义强调认识过程中个人的主动性,知识的主观性。

第三节 现代教学及其特征、原则

本节应了解、理解、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1.古代教学及其特征分析。 2.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3.现代教学的几个原则。 4.优化教学与教学的有效性。

一、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古代学校教学特征: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教学方法以记诵为主;组织方式上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效益教低。 二、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教学的形成

现代教学的产生以17世纪为起始,19世纪基本形成。有如下特征: 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

2)课程体系变革,加强民族语言和科学教育,改造人文学科,把实用知识和技术引入课程体系之中。

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4)教育科学发展。出现一大批现代教育理论著作。 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班级授课制日渐成熟。 2.现代教学的分化和多样化

到20世纪,现代教学出现分化和多样化新局面。

首先,美国出现新教育,反对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常规教学

模式,倡导和实践新的活动教学模式,即主张采用让学生进行手工操作和合作探究而获取直接经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现代教学就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具体形态:一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班级教学模式,一是以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教学模式。

二战以后,出现了多种流派共存共生的教学新格局(如前苏联、美、德);在直接经验、个性与统一规范、质量要求两极之间有个平衡。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尤其心理学、脑科学等对现代教学的支撑作用。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在发展的对象范围、性质和程度方面是前所未有的。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也有人概括为:强调学生认识的主体性、教学目标多维发展性、教学内容整合性、模式多样性、手段现代化。

四、现代教学原则和教学的有效性(最优化)

1.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对教学本质的认识而制订教学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综合来看,教学原则反映人们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受教育目的制约,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原则有不同的概括,如李秉德主编《教学论》提出教学整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有序性原则、师生协同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累与熟练原则、反馈调节原则、最优化原则。赞可夫提出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快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原则、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原则。布鲁纳有动机、结构、序列和反馈原则。

2.现代教学原则

现代(当代)教学和过去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提出如下原则: 发展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建构性教学原则、社会性教学原则。 3.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特别强调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这就提出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人们总是希望教学能最优化。(如巴班斯基)

教学最优化有两个理解,一是把优化教学视为教学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使教学变得更完美;二是把优化教学视为一种状态,一种结果,即优良的教学成功的教学。当然,所谓优化是基于特定的标准来判断。 实践教学、作业环节:

搜集教学的文献,谈谈现代教学与古代教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