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q11 = 25.100×0.12×0.300×0.800=2.259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300×0.300=0.09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1.000+2.000)×0.300=0.900kN/m 静荷载 q1 = 1.35×2.259+1.35×0.090=3.171kN/m 活荷载 q2 = 1.4×0.900=1.260kN/m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3.263/0.800=4.079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4.08×0.80×0.80=0.261kN.m 最大剪力 Q=0.6×0.800×4.079=1.958kN 最大支座力 N=1.1×0.800×4.079=3.589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7.00×7.00/6 = 40.83cm3; I = 5.00×7.00×7.00×7.00/12 = 142.92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261×106/40833.3=6.39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958/(2×50×70)=0.83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2.349×800.04/(100×9500.00×1429166.8)=0.480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250,满足要求! 三、托梁的计算

托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托梁截面 200×600, 长度 5.4 米。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3.589kN 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80kN/m。

3.59kN 3.59kN 3.59kN 3.59kN 3.59kN 3.59kN 3.59kN 3.59kN 0.08kN/mA 800 800 800B

托梁计算简图

0.765

托梁弯矩图(kN.m)

0.0660.619

0.800

托梁变形图(mm)

7.057.043.793.770.190.163.433.453.623.600.010.013.603.627.047.05

托梁剪力图(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765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10.667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8mm 顶托梁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8.98cm3;

0.160.193.773.793.453.43

截面惯性矩 I = 21.56cm4; (1)顶托梁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765×106/1.05/8982.0=81.12N/mm2 顶托梁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15.0N/mm2,满足要求! (2)顶托梁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 0.8mm

顶托梁的最大挠度小于800.0/400,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上部荷载没有通过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无需计算。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

NG1 = 0.150×6.700=1.005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00×0.800×0.800=0.192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100×0.300×0.800×0.800=4.819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6.016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2.000)×0.800×0.800=1.92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35NG + 1.4N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选取六排立杆投影面内作为计算的各排立杆,其竖向力为

V1=10.810kN V2=10.810kN V3=10.810kN V4=10.810kN V5=10.810kN V6=10.810kN

风荷载标准值 Wk=0.7×0.450×1.200×1.250=0.472kN/m2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1.4×0.472×0.800×1.800×1.800/10=0.171kN.m

风荷载计算示意图如下

按照规范4.2.9取整体模板支架的一排横向支架作为计算单元,计算作用在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F,计算公式为:

其中 AF —— 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

Wk —— 风荷载标准值,取0.472kN/m2;

La —— 模板支架的纵向长度,AF/La=截面高度,取0.300m; la —— 立杆纵距,取0.800m;

经过计算得到作用在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F=0.85×0.472×0.300×0.800=0.096kN

按照规范4.2.10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附加轴力最大计算公式为

其中 F —— 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取0.096kN; H —— 模板支架高度,取6.700m;

m —— 计算单元中附加轴力为压力的立杆数,取2; Lb —— 模板支架的横向长度,取4.000m;

经过计算得到立杆附加轴力最大值为 N1=3×0.096×6.700/[(2+1)×4.000]=0.161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考虑风荷载作用在模板上,对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ut —— 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取10.810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取1.595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取4.239cm2;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取4.491cm3;

MW ——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取0.171kN.m;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30m;

l0 —— 计算长度,按照表达式计算的结果取最大值,取2.663m;

l0 = h + 2×a=1.800+2×0.300=2.400m; l0 = kuh =1.163×1.272×1.800=2.663m; k —— 规范5.3.4规定当模板支架高度超过4m时高度调整系数,k=1.163;

u —— 考虑支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等效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附录D采用,u=1.163;

不考虑风荷载的计算立杆稳定性结果:

=10810/(0.257×424×0.987)=100.696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的计算立杆稳定性结果: =10810/(0.257×424×

0.987)+171000/4491=138.875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作用在模板上,对立杆产生的附加轴力时,立杆稳定性结果:

=(10810+161)/(0.257×424×0.987)=102.20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