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指导书 - 图文 下载本文

(1)圆盘悬线点离中心轴距离:r=38(mm) (2)圆盘质量:M=312(g) (3)圆盘直径:R=100(mm)

(4)分别测出规则和不规则出物体的质量 2、测量记录与数据处理 (1) 周期T0的测量。

(2) 改变线长l,测量不同线长情况下的周期,计算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相比较计算误差。

线长l(mm) 周期T0(s) 转动惯量J0(kg·m2) 误差(%) 300 400 500 600 700 (3)按照上述两步测量圆柱和圆环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比较。

线长l(mm) 周期T1(s) 转动惯量J(kg·m2) 误差(%) 300 400 500 600 700 七、思考题

T02M0gr21、公式J0?()依据什么力学原理导出?有什么条件?实验中如何满

2?l足这些条件?

T02M0gr2gR2(MT12?M0T02)中的物理量,哪些是已知2、公式J0?()和J?22?l4?l的?哪些是待测的?哪一个量对J0和J0的精度影响最大?

3、三线摆的振幅受空气的阻尼会逐渐变小,它的周期也会随时间变化吗? 4、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绳长l对测量误差的影响是什么,请给出自己的结论? 5、分析一下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

6、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说说看,说不定哪一天你还有自己的发明。

实验四 等效法求不规则物体转动惯量(认识实验)

复杂物体转动惯量的的测定方法一般有:落体法、复摆法、扭振法。他们都以时间为测定量,再由理论公式算出转动惯量。落体法受阻尼影响较大,试验表明,测量误差≥5%。复摆法要求小摆幅(≤5°),给测试带来不便;如摆幅太大(60°),误差也≥5%(46%)。扭振法测试转动惯量,阻尼影响很小,振幅影响也远不如复摆法,只要参数选择得当,可保证误差≤5%。由此可见,转动惯量的等效测试方法可以作为测定非匀质复杂物体转动惯量,此法无损伤且有实用意义。

一、 实验目的

1、理解实验原理,掌握一般不规则物体转动惯量的测试方法。 2、学会用三线扭摆测定实际零件的转动惯量。

二、实验设备

ZME-1型多功能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

我们采用三线摆扭振法测试实验所给的零件。该零件由四种金属材料复合,几何形状无规则,既没有对称平面又无对称轴,重心偏离轴心,质量轻,才82g。要求用无损伤的方法测定其转动惯量。

图4-1是三线摆原理图。只要测出其微摆动周期T就可以按公式

JozT2Mgr2?() (1) 2?l求出摆体转动惯量Joz。式中M为摆体质量,l为摆线长度,r为摆体重心与摆线的距离。

rRMg图4-1:三线摆原理图

L

由式(1)可知,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用同一个摆线测试,若扭振周期相等,则两者的转动惯量必相等。我们称之为测试转动惯量的等效条件。利用这一等效条件,我们便可确定不规则零件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步骤:

1、先将零件放置在摆盘上,零件重心务必落在三线摆的铅垂摆轴oz上,零件重心的确定可采用悬吊法完成。即选择零件的两个不同点,用细绳栓住分别悬吊,两次悬吊线的交点即为该零件的重心。图4-2(a)所示。摆的参数选为:零件质量M=82g,l=600mm,r=38mm。然后做扭振测试。通过多次测试,最后测得扭振平均周期T1。

图4-2 两个等效的三线摆

2、用两个质量之和正好等于零件质量M为82g,直径为d(Φ20mm)的磁性圆柱体进行转动惯量的等效测试。两圆柱体被对称的吸附在摆盘上,如图4-2(b)所示。两圆柱体轴线间距s可以调整。对应一组s值,测出扭振平均周期T,并算出相应的两圆柱体对oz周的转动惯量Joz,两个圆柱对中心轴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为:

1MdMsJoz?2[()?()2?()?()2]

22222结果列表如下。 距离S(mm) 周期T(s) 转动惯量Joz (kgm2) 30 3、计算不规则零件的转动惯量。选择与两个圆柱等重的不规则零件的扭振周期T1应用上表及插入法得出所对应的转动惯量Joz。

40 50 60 五、思考题

1、分析一下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如何减小这些误差?指出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如果有,请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