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个变化是: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二)教学建议
1.把握教学难度,本单元里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因此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种图形的特征; 2.让多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形状是相同的;
3.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有序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P5的第2题做题时可以按照序号的顺序分别归类,其中⑥号不属于这3类;第3题,问学生:怎样做才不会漏了?第3题可以按照右边图形的顺序,先找长方形有几个,边数边画勾;
P6第5题,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通过想象,想想缺了几块,再者结合动手操作,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后面教师可以适当教给孩
子技巧,先画横线再画竖线,画竖线时隔行对齐。这道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不要直接跟学生说答案以及直接“补砖”的方法。
4.可以在学期末开展一次七巧板大比拼的活动,我是这样操作的: 整个活动分三关:
第一关:拼数字和字母,每个图案10秒;
第二关:拼给定的中间有线条图案,每个图案15秒; 第三关:拼给定的无中间线条的图案,每个图案30秒。 5.个别题目的处理。P7思考题。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材编排特点:
1.延长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
通过调研结果显示:20以内退位减法中,错误率最高的是十几减8的题目,其次是减7的题目,因此教材把十几减8和十几减7、6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 2.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中,“破十法”和“连减”的方法都是从减法的意义出发思考的,这两种方法思考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至少需要两步思考——先减再加或先减再减,相比较而言,“想加算减”简捷省时,但它也是最
难的,需要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同时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3.突出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P20例5提供的信息中,出现了多余的条件,学生在用操作、画图或符号表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无关联的,从而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 减法问题的正确性。
例6是用减法解决“比多少”的问题,教材提供了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作准备。
训练进位加法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1)结合具体题目与直观学具,进行算理与算法的回顾,主要是凑十法。
(2)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道题进行随机的口算练
习,并针对易错题目进行重点反复练习;
(3)填空练习,如8+( )=13,5+( )=11等; (4)拆数练习,如12=10+( )=9+( )=( )+()
2.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差与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的关系,发现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通过破十法理解为什么多1,从而比较轻易地掌握十几减9的算法,我还让学生通过口诀,如12-9,可以这样想:看到9想到1,1+2=3,1指的是10-9=1,因此为了大部分同学理解得比较好,我重点教学了破十法。
3.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还可以进行“听算练习”,如在P11第3题练习中,我利用数字卡片夹在小棍上,把它比作魔术棒,魔术棒点到哪里,看谁最快说出得数,由慢到快进行,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训练。 4.关于退位减法表的巩固。
对退位减法表的巩固要由直观到抽象。可以设计3个层次:先看着减法表,说出差相等的算式;然后观察这些算式,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最后脱离减法表,完成P35第2题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