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收藏家 - 图文 下载本文

钱币收藏家谈收藏趣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9日 11:04 今晚经济周报

收藏古币对于李胜魁而言,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他喜欢端详古币,学习上面的文字,猜测当时的故事。他遍访名师泉友,在交流中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也通过收藏开拓了眼界,提升了生活的品质。 古币与官窑瑰宝

不久前,李胜魁发现一位老乡手里的有一个造型独特、保存完好的古瓷瓶,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才问老乡是否可以出售。没想到老乡呵呵一笑,反问:“你真要买吗?可别最后又变卦呀!”原来,之前已经有很多古董贩子看重这个瓷瓶,却因为保存过于完好而担心是现代人的伪作,怎么也不敢下手买。

“我认真看底款,心里就有底了,就是真的。”李胜魁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自信呢?这就要从他的收藏爱好说起了。 从收藏古币到研究文字

历代古币上的文字,字体千变万化,字形也迥然不同。即使是同一朝代的钱币,也可能出现不同字体的现象。李胜魁说,研究古币就要先从研究文字入手。

自先秦而秦汉而唐宋元明清,我国古钱币上的文字书法包括篆书(大篆、小篆、玉箸体、九叠篆)、隶书(欧体、苏体)、真书、行书、草书、楷书、宋体等。很多古钱币上的字迹都由名家书写,极具时代特色和文化价值。宋代开始实施对钱制度,篆书采用多种书体,隶书中也间有行书、揩书、真书等多种字体出现,因此当时的钱币是研究宋代书法的重要参考。李胜魁常年收藏、玩赏古币,因此对宋代的字体和常见写法十分熟悉,手头也存有大量工具书。他从未考虑过更改收藏品类,更想不到对古币书法的痴迷,为自己赢来一个难得的机会。

“汴京官窑”的同音不同字

李胜魁在老乡手里看到的这只瓷瓶是月白色,开片较大,瓶身扁平,器形独特。单从外形上看,应该是北宋时期的官窑瓷瓶。

北宋时期的的瓷器制品往往是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这款瓷瓶不仅符合上述特征,而且胎骨厚重,釉色清新,腴润如脂,且兼有“紫口铁足”的特色。

这类瓷器不仅在市面上极为稀有罕见,而且在拍卖市场屡屡拍出天价。古董贩子之所以见到也不敢收,就是因为缺乏对真伪的判断。在瓷瓶的底部,底款为“汴京官窑”四个字。但是“汴”字并非常见的任何一种写法。那么它究竟是不是汴京官窑的作品呢?

李胜魁翻查为收藏古币购买的字形对照表,终于在众多冷门生僻的写法中找到了瓷瓶底款所用的这一个。“北宋官窑贯耳扁瓶”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如果我没有收藏

这么多年钱币,可能买到这样一件藏品吗?”李胜魁笑言,这只瓷瓶是古币们带给自己的一份厚礼。

那些刻在钱币上的故事

多年收藏经历,让李胜魁有机会见到很多独特的古币。“古代铸币不像现在这样严谨,虽然也是由国家管控,但是毕竟地方也有造币机构,有时候匠人也会将自己的创意,偷偷放在货币上。这样比较少见的货币,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祈愿丰收

最容易被认为是错币

清代咸丰年间战乱频繁,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的现象,虚指货币应运而生,以往“折二十”的铜板,已经可以成为“盛京壹吊”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最需要的莫过于粮食丰收、民间富足。李胜魁曾经在一枚当时的“咸丰通宝”上看到“丰”字是略显歪斜的,一般而言这样的铜币可以被认定为标准的“错币”工匠在铸造时模具出错,而导致无法流通的不合格产品。 咸丰通宝大钱属于较为罕见的古币品类。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了错币,那么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种“丰”字倾斜的钱币也并非绝无仅有,李胜魁研究认为,这枚货币并非错币。“丰的繁体写法\豐\本身就很像是粮囤,只有遇到大丰收,粮囤才会被压得倾斜过去。把这个字写歪,并非是无意犯错,而是有意为之,其实是将大家的希望铸造在流通的货币上,祈求来年风调雨水,全国丰收,处处的粮囤都能被压得倾斜过来。”这种在钱币上寄托工匠和国家的祈愿的做法,体现了古人的钱币设计理念:细节简单,但是内涵深远。 李胜魁收藏钱币,却并不吝啬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和在现实生活中“钻钱眼”的人相比,这位收藏家不仅每天钻研的就是古币,而且还乐在“钱眼”中发现故事、发现乐趣、发现真相、发现历史。 “人仰马翻”

最具民族情怀的古币

崇宁重宝是宋徽宗时期铸造的钱币。虽然钱币正面无甚特别,但是背面却令人大吃一惊

钱币背面是一匹马,而且不是货币上常见的立马、奔马图案,是一匹倒仰在地面上的马。

存世的大多数崇宁重宝的背面是没有任何图案的,那么这匹马究竟有着怎样的来历呢?

历史上的宋徽宗时期,是佞臣当道,民间赋税繁重的时代。宋徽宗虽有过人的艺术天分,但他几乎将祖先积累下来的、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财产给花光了,他在位期间爆发方腊领导的民变,当金军南下攻宋时徽宗也没有组织可靠的抵抗。

虽然皇权软弱无能,但是民间却群情激愤。很多劳动人民痛恨不断前来中原骚扰的金国和辽国,因此李胜魁判断这匹马的含义其实是“人仰马翻”,寄托了工匠对辽、金军队的痛恨之情。“工匠希望入侵宋朝的军队都能摔得人仰马翻,马失前蹄,这样就能保证生活的平安幸福了。” 这样罕见的古币淘到手,乃是难得一遇的机会啊! (责任编辑:马晓川)

周会来:古钱币收藏家

时间:2013-04-19 来源:

周会来

周会来,出生于1958年7月。历任天津红旗轴承厂科长、天津科勒斯鞋业公司部长、中华老龄福利天津公司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等职务,兼任天津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天津烹饪协会常务理事、天津九河书画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早在小学时便涉猎收藏,兴趣广泛,古钱币、书画、玉器等均有触及,收藏古钱币数百枚、近代稀有银币数十枚。

不惜今钱爱古币!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不断升温,不少人参与到古钱币的收藏中来,他们为购买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古钱币,不惜花费大量现今流通的钱币。古钱币有什么样的魅力,引得众人竞折腰?收藏古钱币能收获些什么?本期记者采访了天津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古钱币收藏家周会来为读者一一道来。

欣赏把玩古钱币乐趣多

在周会来看来,我国货币史渊源流长,在世界货币史上独树一帜。“古钱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涉及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金属冶炼、美学、书法等诸多领域。通过收藏古钱币不但可以学习历史文化,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生。”周会来说,现今不少进入古钱币收藏的人,大多抱着“赚钱”的目的而来,这是收藏的最低级水平,收藏古钱币最大意义在于欣赏其卓越艺术、品析其浩瀚历史。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周会来,幼年时偶然在亲戚家接触到古钱币,便一发不可收拾的走上古钱币收藏之路。那时的他才8岁,对古钱币只是纯粹的喜爱,而喜爱正是开启收藏的最好老师,这也让他在收藏最初时便有了正确的方向。50余年来,周会来在收藏上最大的感触仍然是“欣赏把玩古钱币乐趣多”。

欣赏古钱币的时候,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便是钱币的色泽、形状和钱面上的文字、纹饰或图案,及至拿到手中,又掂量出钱币的大小、轻重和光滑、粗糙与否的手感,这些直观的感受直接形成了人们对钱币的审美判断。“拿书法来说,古钱币上的字体多是出自名家之手,如秦半两铜钱上的小篆文,系秦代书法家李斯所写;唐代币开元通宝四字,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的一种元丰通宝币,为文豪苏轼所书;清代的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币钱文,为清代书法家戴熙所撰??这些古钱币上的书法形态、风格、书体、笔力可谓瑰丽多彩、应有尽有,有的字体狭长,匀圆遒劲;有的骨秀格清,熟练润泽,无不值得人们细细去品味。”周会来说。

当然,钱币并不是为着装饰和艺术的目的而产生,在历史的进程中,其独特的实体形态与历史上的社会思想和审美观念相融合,在承担实用功能之外逐渐成为了历史文化的载体,并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着深化和流变。“一枚枚古钱币上,烙下了历史的沧海桑田,折射出刀光剑影的不绝争斗,记录着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重现了一幕幕历史和一朝一代的历史风貌,那春秋的烽火、刘汉的强盛、李唐的繁荣、赵宋的奢靡和元的横暴、明的中兴及清的由强转弱,都能力透金属的钱面钱背,进入人们的心灵、精神。”周会来说。

古钱币浩如烟海难求全

古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门类丰富,系统完整,历来是收藏界的一个大类。有案可稽的就近万种,数以万计千姿百态的古钱币构成了当今钱币收藏领域中最为庞大的收藏门类。正因为古钱币种类繁多,周会来认为古钱币收藏应以专题收藏为主,而不应一味求全,以免陷入收藏误区花费了大量金钱所得却极为有限。

周会来说,现今古钱币收藏初步形成了断代收藏、字体收藏、面值收藏、系统收藏等具有特色的收藏群体。古钱币的传承发展和铸造工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按照钱币产生年代顺序收藏是一种传统的收藏模式,相对需要较高的知识储备,也需要较多的资金。钱币产生年代大致可归结为:起源于夏商之际的海贝应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铸币。早期的青铜铸币造型大都以农耕工具或刀具为样本,民间俗称这样的钱币为布币或刀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