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B.实验室中,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则点燃其他可燃性气体前也需要验纯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溶液 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则分子也不可以再分 2.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盐的是( ) A.NaOH
B.H2SO4
C.HCl D.Na2CO3
3.下表中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事实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FeSO4溶液为浅绿色而Fe2(SO4)3溶液为黄色 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解释 离子的种类不同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 A.①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6.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 ) A.KCl B.NaCl
C.ZnCl2
2+
--
D.BaCl2
+
7.下列有关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pH=3的溶液中Ca、Cl、OH、Ag可以大量共存 B.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反应后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少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则测得氧气的含量会偏小 D.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得到纯的氯化钙溶液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
8.将一定质量金属X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亚铁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溶液成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X>Fe>Ag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X的阳离子和Fe2+ ③金属X不可能是Zn ④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Fe
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可能不改变
C.不同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一定不同
D.相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离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0.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溶质(温度都不变)时,M点均不动,N点上移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11.“食盐加碘”通常是在氯化钠中加入碘酸钾。如图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易溶于水
B.碘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20 ℃时不可能制得相同质量分数的碘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D.20 ℃时两者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 NaCl溶液 Cu CO2 CaCO3(固体) 所含杂质 NaOH Fe CO CaO(固体)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在氧气中点燃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3.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在稀盐酸中:Na+ CO32- SO42- B.在氯化钠溶液中:NO3CaK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 Cu2+ Cl- D.在硫酸铜溶液中:NaBaCl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2+
--
2+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液体药品
C.称量固体药品 D.测定溶液的pH值
二、填空题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2)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3)画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
(④)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17.请从锌、盐酸、碳酸钙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成气体的置换反应_____
(2)生成两种氧化物的分解反应:_____
18.NH4NO3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物质,它溶水_____(填“吸”或“放”)热.汽车的安全气囊里填充的就是该物质,当受到猛烈撞击时会在0.03秒内产生大量的气体填充气囊,以达到保护司乘人员的作用,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NO3
2N2+O2↑+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
数是_____. 三、简答题
19.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在空气中________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 (2)铁制栏杆刷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选取的另外两种溶液是________溶液和________溶液;
(4)假黄金是铜与锌的合金,从外观上难以区分,请用化学方法鉴别,具体操作是________,出现________现象可证明该物质是假黄金;
(5)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在高温条件下,铝能够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该反应可用于野外焊接铁轨,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0.(1)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H ,1.008 3Li ,6.941 11Na ,22.99 2He ,4.003 5B ,10.81 13Al ,26.98 6C ,12.01 14Si ,28.09 7N ,14.01 15P ,30.97 8O ,16.00 16S ,32.06 9F ,19.00 17Cl ,35.45 10Ne ,20.18 18Ar ,39.95 4Be ,9.012 12Mg ,24.31 ①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9号元素与12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③11号元素至18号元素同属第三周期,从核外电子排布来看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如果增加,则该物质是还原剂,如果是减少的则该物质是氧化剂。请判断反应:2Na+Cl2四、实验题
2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A装置中有沸石)
2NaCl中,还原剂是_____。
(1)装置E中两种仪器(导管除外)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作为收集装置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入气口为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44g 二氧化碳需要___________g 含杂质20%的石灰石。
(4)使用B装置(无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收集纯净氧气的适宜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甲酸(液体)和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_。 五、流程题
22.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NH3)的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