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相关文献索引(2009.7) 下载本文

吟诵相关文献索引(初编)

◇王霄蛟 整理编辑

凡 例

一、本索引所收文献的起讫日期为1894年至2009年。

二、索引以出版、刊行先后为序,先列单行专著及博、硕士论文,次列单篇论文。

三、索引共分为五大部分:前三部分为大陆所见资料;第四部分为台湾吟诵的相关文献,主要参考了台北古亭国中杨维仁先生的文章《古典诗词吟唱教材与资源简介》,在此向先生表示感谢;第五部分为日本吟诵的相关资料。

四、因为时间仓促,此文献目录尚有不完善之处,故名之曰“初编”,恳请通人硕学多予补正,使之日臻完善。

一、原始资料与研究专著

(一)音像资料

1、唐文治《读文唱片》,上海:华东电气公司,1934年

据《茹经先生自订年谱》,唐文治先生于甲戌年(1934年)七十岁高龄时,分别在五月底和十月中旬两次赴华东电气公司录制读文唱片,第一次“读文四篇”,第二次“讲演‘孝’‘弟’‘廉’‘耻’及读《诗经》《左传》法”。

2、唐蔚芝先生读文传播会,《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10张LP唱片),上海:大中华唱片厂,1948年(附《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说明书》)

下面是唱片目录,前方数字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编号: 1362 第一片上 唐文治述:唐蔚芝先生读文法讲辞 1363 第一片下 唐庆诒述:唐谋伯先生英文介绍辞 1389 第二片上 唐文治读:欧阳修《秋声赋》 1406 第二片下 唐文治读:欧阳修《丰乐亭记》 1407 第三片上 唐文治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上) 1408 第三片下 唐文治读:李华《吊古战场文》(下) 1396 第四片上 唐文治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397 第四片下 唐文治读:范仲淹《岳阳楼记》 1392 第五片上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上) 1393 第五片下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下) 1394 第六片上 唐文治读:诸葛亮《前出师表》 1395 第六片下 唐文治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390 第七片上 唐文治读:《诗经·鸨羽》《诗经·卷阿》 1391 第七片下 唐文治读:欧阳修《泷冈阡表》

1

1384 第八片上 唐文治读:《诗经?常棣》《诗经?谷风》《诗经?伐木》 1385 第八片下 唐文治读:岳飞《满江红》

1388 第九片上 唐文治读:《楚辞?九歌?云中君》《楚辞?九歌?湘夫人》、苏东坡《水调歌头》 1387 第九片下 唐文治读:《左传?吕相绝秦》 1386 第十片上 唐文治读:唐若钦《迎春诗》《送春诗》

1364 第十片下 唐文治、唐庆诒合唱:昆曲《长生殿?小宴》(第一段)

3、唐蔚芝先生读文传播会,《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通用集》(5张LP唱片),上海:大中华唱片厂,1948年(附《唐文治先生读文灌音片通用集说明书》)

下面是唱片目录,前方数字为大中华唱片公司的唱片编号: 1448 第一片上 唐庆诒述:英文介绍辞 1449 第一片下 薛桂轮述:英文总说明

1392 第二片上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上) 1393 第二片下 唐文治读:《史记?屈原列传》(下) 1395 第三片上 唐文治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1396 第三片下 唐文治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390 第四片上 唐文治读:《诗经?鸨羽》《诗经?卷阿》

1450 第四片下 唐文治读:苏东坡《水调歌头》(冠以唐庆诒英文翻译)

1451 第五片上 唐文治读:岳飞《满江红》(冠以唐庆诒英文翻译,并由薛桂轮宣读) 1364 第五片下 唐文治、唐庆诒合唱:昆曲《长生殿?小宴》(第一段) 4、赵元任古诗词文吟诵录音,1971年,刘君若录音

1971年4月时,赵元任先生在美国“中国演唱文艺研讨会”会上,介绍我国古诗文吟诵,并作了示范。该“研讨会”会员,明尼苏达大学刘君若教授为之录音。现该录音带保存在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又见秦德祥编:《赵元任、程曦吟诵遗音录》,商务印书馆,2009年,待出。

5、《华夏诗声吟诵会》(录像带),1988

收入周谷城、赵朴初、臧克家、文怀沙、钱昌照、周一萍、霍松林、苏仲翔、周笃文、侯孝琼等人的吟诵。

6、王恩保《古诗文吟诵集粹》(2盒磁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收入古诗词名篇近50首,配录音磁带,方便读者了解吟诵古诗文如何以声音形象来表达诗文的内容与情感。

7、姜嘉锵、于淑珍《古诗吟唱》(2盒磁带),浙江少儿出版社,1998 8、《中国诗词名家吟诵集锦》(录像带),北京语文音像出版社 收入何瑞澄、王永义等人吟诵。

9、《宋词三百首》(典藏版)(1张光盘),“芝麻开门”系列软件,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 收入黄加灏、刘操南两位先生的吴语吟诵。

10、新媒体文化遗产出版公司,《墨心花影诵唐诗》(1张光盘),温哥华:新媒体文化遗产出版公司,1999

收入叶嘉莹、张雍、黎沃文、周宝莲、施淑仪、谢作麟等人的唐诗吟诵,共20首。 11、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3张光盘),江苏音像出版社,2001

2

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少松教授用传统方法吟诵古诗文,由江苏省昆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朱贵钰根据吟诵调子和作品意境创作伴奏曲,乐队用多种民族乐器演奏。所吟作品分诗、词、文三类,共63首。

12、秦德祥编著《吟诵音乐》(1张光盘),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收入常州丁彦士、史曼倩、史肇美、陆汝挺、钱璱之、羊淇、羊汉等人的吟诵,分诗、词、文、赵元任《常州吟诗的乐调十七例》共四部分。

13、陈炳铮《陈炳铮吟诵曲选·福州方言吟诵调》(5张光盘),福州:出版社不详,2006 本书由陈炳铮先生自行印制,包括自作录音(5张光盘)与复印曲谱。陈先生钻研吟诵艺术50余年,已经谱写1000余首吟诵曲,本书精选92首,由他本人与姜家锵、李元华、于淑珍等专业演员吟唱,供吟诵爱好者欣赏。

14、徐健顺《吟诗调资料壹集》,数据盘,2008 搜集20小时吟诗调录音及其他资料。

(二)研究论著及其他

1、黄仲苏著《朗诵法》,开明书店,1936 2、黄慰平编《古诗词吟唱曲》,百家出版社,1989

3、王恩保等编辑《古诗文吟诵集粹》,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茆家培主编《中国古诗词吟诵曲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5、陈少松著《古诗词文吟诵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陈少松著《古诗词文吟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劳在鸣作曲《古典诗词吟唱曲谱》,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劳在鸣谱曲,刘仁安等撰文《古典诗词吟唱曲谱》,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徐培均主编《唐诗吟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8、盘石作曲《李白诗词吟诵曲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1 9、秦德祥编著《吟诵音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10、陈炳铮著《中国古典诗歌译写集及吟诵论文》,作家出版社,2003 11、梦梨作曲《古韵新唱:古典诗词文吟唱集》,学林出版社,2003 1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4 1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4 1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15、《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5 16、《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6 17、《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18、《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8

二、专著中的章节论述

(一)诗词格律、诗词鉴赏类

3

1、涂宗涛著《诗词曲格律纲要》,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第二节 小令、联套、吟诵谱 第132-136页 2、沙地著《萨氏诗词格律ABCD》,知识出版社,1990

丁、“双平相连主调”和当代中国与日本的唐诗吟诵 第112-116页 3、朱承平编著《诗词格律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第七章 第一节、古典诗歌的吟诵 第225-228页 4、周啸天著《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第六章 吟诵 第199-218页

5、荀运昌著《诗词及楹联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七节 近体诗的吟诵 第79-86页 6、谢桃坊著《诗词格律教程》,巴蜀书社,2006

关于古典诗词的吟诵问题 第203-212页 7、王世朝主编《中国诗歌》,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二、谙熟——从吟诵说起 第282-286页 8、柳村著《古典诗词曲格律研究》,百家出版社,2007

三、旧体诗词曲吟诵语调 第86-93页

(二)音乐类

1、孙玄龄、刘东升编《中国古代歌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吟诵调 第161-166页

2、黄允箴、王璨、郭树荟编著《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二)吟诵调 第18-19页

3、张晓农著《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中华书局,2003

第七章 吟诵调演唱艺术 第123-145页

4、杜亚雄、王同主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第二章 汉族声乐;第八节 汉族文人歌曲;三、吟诵音乐 第36-37页

(三)其他相关论著

1、唐文治著《国文大义》,无锡国学专修馆,1920 2、唐文治评选、邹登泰评注《读文法》,天一书局,1924 3、刘复著《四声实验录》,群益书社,1924

4、唐文治编《国文经纬贯通大义》,无锡国学专修馆,1925 5、唐钺著《国故新探》,商务印书馆,1927 6、赵元任作曲《新诗歌集》,商务印书馆,1928 7、夏丏尊、叶圣陶合著《文心》,开明书店,1934 8、朱谦之著《中国音乐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5

9、萧友梅编《朗诵法》(1938年9月,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所编教材,待访) 10、赵元任著《现代吴语的研究》,科学出版社,195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