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 下载本文

十四、随机应变点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乎,取瑟而歌,使之闻”。

道随机而应万汇,办道亦须随机应变万法,方合天理之流行,是以办道修道不可固执。

孟子云:教人多术,以不教之教,亦得以教,孺悲见孔子,子辞之不见,而后弹瑟歌唱,使其闻,此乃夫子教之随机应变办法,故随机应变点。

十七、成全多点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是小乘,为人大乘,既为人则须成全,成全则爱人利人,使其离苦得乐,故成全多点。

十八、千万不要马虎点

曾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修道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差,宜戒之慎之,故千万不要马虎点。

驰骋神代天巡狩 池降

现刻济公活佛临堂,诸生勿失礼仪,接驾。余退。 济世无私为大同 公心不泯扬真宗 活泼应事三期办 佛圣慈悲拯昧童 三期应运道脉正宗济公活佛是也。

自古道脉代代相传,于今南屏应运于三六,弓长子系日月换肩,天意无违,白阳期运于万八,乃吾任也,愿修道诸徒,认识天时不被邪魔所惑,真修实行,才不枉此生。

下述点传十八点,给点传阐发点道要义,点传须知之行之,修道者承之效之。 述点传十八点

一、点他良心点:须菩提,曰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之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良心之点是如如之自然行为,是夫子忠恕之道。

二、指他的污点: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

菩萨”。

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任声香味触法布施。

老君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以引圣人之言,指告同修者之污点,同登彼岸。

三、让他离魔远点: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来”。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

之矣,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众生修道,着相修行,内心有魔,故如理不能实现,即是内魔,内心无魔,外魔不能入,故须见诸相非相。 异端行怪,皆自心中之心魔,故须离之。

四、接近贤哲点: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

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上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 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闻是章句,能生净信,可以接近贤哲,圣人之道,至大至高,礼仪威仪无比,待识得之人效之行之,即是接近贤哲。

五、那是明点:佛曰:“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

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能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说,是明的点,能尽自己的天性为天下众而行者,则是明的点。

六、何为暗点: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否,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佛在燃灯佛所授记,是暗点。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不睹不闻之地,能慎其独,是谓暗点。

七、助他行功大点:佛告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

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受指点窍妙)信心不疑,其福胜彼”。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闻此经典(受指点)信心不疑,是最大功德,回之能为圣人,则是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是其成圣人之功德母。

八、架子小点: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我得须陀洹果否?我得斯陀含果否?

我得阿那含果否?我得阿罗汉道否?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佛道之成乃心不存所得,故无架子,贫无谄,富无骄,进而乐礼者,方可谓无架子,夫子温良恭俭让,之五德,方可得闻其政,故架子则是骄,骄泰以失之。

九、告他修道起始点:佛告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

可得”。 三点如星象,横钓似月斜,披毛从此出,作佛亦由他。修道从心修起,弃其妄想之心,真心即可实现。

十、终止点: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上山到顶,下海至渊。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一切行无为法,一切以如如不动之如是作观,是终止之点。 下大决心,不上至顶,不到至渊,永不终止。

十一、结果如何点:“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空,空即是色,色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魔鬼心作魔鬼,凡夫心成凡夫,圣贤心成圣贤,仙佛心成仙佛,人间结果,色空不异,怎么做结怎么果,理之当然。

十二、改其悖谬点:“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知己者,过

则勿惮改”。

“施诸己而愿,亦勿施于人”。

修道士是理则进,无理则退,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须自重人格,进学守忠信,勇于改过则无悖谬,自己不要之事情,不要加在别人之身上,则无悖谬。

十三、去其固执点: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用自专之人本是违反自然之原则,人本群居,不能独生独存,如是者更不可自用自专,违反古道之原则,灾及其身者也。

合理事皆顺理去行,不合理事则不该去做,则是去其固执点也。

十四、不使他的缺点:“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道在正其心”。

人之有缺点则出于心之妄想,妄想生万法,一切之贪欲嗔忿、恐惧、好乐、忧患、由斯而生,住则不正,不正则是缺点,缺点则性不圆,自己不圆,对于他人则不能圆满,故该不使他的缺点。

十五、启发他的优点:“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

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笃焉”。

人之初性本善,善本为诚之用,不能合其用则是自欺,故君子者必能诚其意,天之生物,必因其才华而用之,人怎可违背天理,不因其才而用,怎可不启发人之优点,故须启发他的优点。

十六、时常惦记他点:“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兵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 他是我的他,不可忘记了我的他,他居住千里之邦鸟亦知其所止,人为何不如,看啊!淇水湾边的菉竹茂盛着,威威风风的卫武公,在那儿用功夫耳。

十七、助他了愿点:“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谓得道。

帮助我的他,帮助你的他,都是为了他,行人家不能行的,做人家不能做的,学人家不能学的,修人家不能修的,曰至,牺牲自己,圆满大道,你我他都了愿了。

十八、尽孝点:“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明德、新民、至善,至于无声、无臭,至行之至,立身行道以显父母孝之终,尽孝也。

白阳护法真君 降

护道须知应天时 法身自在合我体 真金不怕炉火炼 君德浩荡三期应

格物致知修身宜 菩提自性乐怡怡 聚顶三华吻道基 陈述圣言复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