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灯 下载本文

但不为好名誉而行功,为行大道之正理,反而被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今世人轻贱故,是人罪业消灭,末世众生罪业深重,如无被人轻贱,则其罪业难以消灭,因上何怕名誉难堪,牺牲名誉至于难堪,能不动摇其心,方可谓大仁。 三、 牺牲家族情爱为大慈

至于家族情爱谁无,人有凡躯,怎能无家族观念,无情爱之系缚,凡夫以凡情凡爱作为家族情爱,故其情爱不能成大慈。

大慈则舍凡心情爱修天道,一人成道九玄七祖超生,才是大慈情爱,世人都为自己家族情爱作长远幸福计,舍天下同胞沉溺苦海之中,不到彼岸,此凡情凡爱对自己家族是有损无益。

故菩萨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其有牺牲家族之情爱是谓菩萨,是谓大慈。

四、 牺牲生命不顾为大勇。

至生命者,老子曰:“吾爱此身,吾患此身”,其成道者此身,其不

成道者亦此身。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吴凤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成神通,修道之士,为小小六尺之躯,清口都怕营养不良,怎能谈及修道,人本素食动物,素食营养足够,无须担忧,为修道牺牲生命不顾,为天下众生成菩萨作牺牲,其牺牲者则是菩萨。

孔夫子陈蔡绝粮,而不偷生故成圣,修道人偷生失义,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故修道之人,须不为小我,而对大我有所牺牲,无为的牺牲,为天下众生成道之路作牺牲,才可谓之大勇。 五、 牺牲功果不计为大智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不为。”

功果之不计乃是不为牺牲财产计功果,且不为牺牲名誉计功德,亦不为牺牲家族情爱计功勋,更不为牺牲生命计果位,统统不计,不为行多少

功,开多少荒,渡多少人,立多少佛堂,作为功德之计算,中庸云:“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至于无声无臭,一点也不着于怀,挥本体之流露,内无所度之我,外无所度之人,与天地同参,是谓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是谓大智。

大智若愚,不住相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犹东方虚空,不可思量,南西北方虚空,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才是真正达

到五大牺牲。

愿修道弟妹们,识透真伪,践迹明师的五大牺牲,勿被邪说蛊惑,假祖师左道旁门引诱,要知道修道是无为的牺牲,为国家社会,为天下众生修道上天堂的路作牺牲,循正理而牺牲,不为财、不为名、不为家、不为命、不为功、不为果,作牺牲,神圣仙佛由斯而成也。

驰骋神代天巡狩 蒋降

乾坤诸众效堂规 不负天心夜夜为 神圣批评好誉感 行功立德锦衣归

今宵着造佳期,南海古佛驾临,诸生排班,接驾。

南海古佛降

南来北往拯迷童 海角天涯扬正宗 古道无偏匡忠恕 佛意不泯圣心通

述修道新十八点

夫修道也者,新承受之点虽一,而启发其作用者十八也。此新之十八点乃是成圣佛之阶梯也。

不达此点,则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犹一不能生二,二不能生三一样。 遵修十八点,乃修道最基本之事,否则不可作修道说,新十八点是三六盘式之填起,缺修十八点是灵残,故宜修之行之,如下:

一、见利忘义少作点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修道之士,见有财利可图之时,须当心失义,是

故不义之财不可取,是以见利忘义少作点。

二、成仁取义多作点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仁与义虽多作,仍须合乎理,义本依乎仁,不失仁方有义,不合理反为不仁义,杨墨之行,各偏一方莫能合乎本体,颜渊之问仁,孔子之答以四非,则理为中心,理为礼,克已复礼,亦是复理,复理之道老子为“绝仁弃义”说,作仁义不执仁义,亦是孔夫子之复理(礼)。 仁为拯溺众生,义为利益众生,是拯救众生于苦海而到彼岸,义之利众生是使众生得于安乐境界,故成仁取义多作点。

三、自以为聪明事傻着点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一慎也”。

老子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人以一言可知其贤愚,犹其自跨、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皆为不聪明之事,试看大智必若愚,修道不愚,内心必不能平静,聪明之修道,必不能无欲,心不能无欲,自性不能明,不明则蔽,蔽则非佛,故自己以为聪明事须傻着点。 四、谄媚小人疏远点

中庸云:“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修道之人出于自之诚,从容可以中道,谄媚小人则出于自利之感情识心。 本然天心堂堂正正,不造作,是则是,非则非,何来谄媚之态,谄媚事必有诈,自古及今作谄媚之修道绝不能成,故谄媚小人之心疏远点。 五、圣贤之言接近点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先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修道之人,无践迹圣人之步履,不学圣人之言而行之,则不能成圣贤,圣贤是先知先觉,故修道士须效之,接近圣贤之言必受教益,接近小人必受其害,欲获益必近圣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圣贤之言接近点。

六、功名利禄看轻点。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人间瞬息万变,富贵不能永在,如天空浮云,飘飘于空,瞬刻即过,功名利禄乃是有相之虚幻假景,此景不能永在,恋着世间功名利禄,恋着成仙佛念头,皆是着相功名与利禄,皆不能成道,故功名利禄须看轻点。

七、济困扶危多一点。

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宾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修道之人期以大同世界,济困扶危事必多作一点,济困扶危是菩萨必行之径,众生之苦乐,是菩萨之苦乐,众生为功名所困,众生为利禄所危,此乃自心众生之困与危,菩萨已无自心众生之困危,故誓愿为他人众生济困扶危,所谓“为化众生名谓得道”,故济困扶危多一点。

八、吹牛拍马少一点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柳下惠之做人,不因三公之尊位,改变其廉洁之操守,不吹牛不拍马,能者自能,得者自得,守纪安份也。

修道之人吹牛拍马,是一大道障,故吹牛拍马小一点。 九、额角头上眼睛低一点

佛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佛法无私,自然平等,平等即无高下,无有角度,即是平等,岂有高一点,低一点耳,故额角头上低一点。

十、时代环境看轻点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漏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之好高务外,易被环境常人之影响,故警戒于他。修道之人与时代环境无争,有所争不能证菩提,故时代环境看轻点。

十一、应负责任多负点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天之生人各有职责,修道士之责任,仁以为已任,仗众生不溺苦海,使众生到彼岸,是修道士之最终目标该想自己所担当是什么责任,就不要推给他人,各有各责,故应负责多负点。

十二、黑暗之中当心点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修道之人,不趋邪径,不履邪地,当要当心黑暗处,此是慎独功夫,时时留心人所不见地方,好像十方之人监视着,自然不违所行正轨,故黑暗之中当心点。

十三、办道活泼点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办道之人能活泼精神,教人不倦,则道能延绵不断地发扬光大,故是人弘道,非道弘人。

道乃天理之化名,一理贯通万事,修道合乎理,亦该一活泼可应万事,在什么地方皆能活泼而应事之办法,故办道活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