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项目预可研、可研、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道部152号文 下载本文

2.主要品名的构成、流向及大宗货物的分析

(五)区段货流密度(说明地方、直通运量构成的特点及比重,主要货流方向及增长趋势;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预测通道总货运量并进行分配)

(六)货流波动系数 四、客运量

(一)预测方法及依据

(二)客流特点、主要流向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1.新建铁路(含路网客运量的分流及其它交通工具旅客转移量情况) 2.改建铁路(含客运量构成的特点、旅客列车对数开行情况,近几年客运量增减的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含既有通道客运量分析等情况)

(三)主要站(大中城市所在地)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

(四)客运量预测(说明上、下行客流密度构成的特点及增长情况;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需进行OD、出行调查、出行分布、交通量分配、全年和最大日及高峰小时区段客流密度等说明)

(五)旅客列车对数及开行方案(含旅客列车种类、起迄点、径路、数量、配属、编组、载客量及行包专列对数等)

五、全线区段货流密度、旅客列车对数汇总表(含上下行,改建铁路附现状资料) 六、运量预测中不确定因素的分析 七、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附件

一、大宗货物始发终到表 二、分站货物发到运量表 三、分站仓库运量及面积表 四、分站专用线发到运量表

五、分站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表 六、各研究年度旅客列车对数及径路表

七、枢纽货物交流表(不单独编制铁路枢纽设计文件时附)

·21·

注:以上各项,改建铁路应附近两年实际统计资料

八、图纸目录 附图

货流图(含主要品名,改建铁路应附实际货流图)

第三篇 运输组织

说明 一、概述

(一)研究依据、范围及研究年度

(二)预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审批意见的主要内容及执行情况 (三)线路起迄点、经由及长度

(四)研究依据资料(经济运量及远景年输送能力等) 二、建设方案

(一)新建铁路(线路方案) (二)既有线改建

1.改建线(既有)运营现状 (1)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2)车流组织及工作量 (3)通过能力及利用程度 (4)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2.既有线改建

(1)既有能力与预测运量适应情况分析 (2)改建目标(运输能力、列车速度等) (3)改建方案和分期扩能措施研究 (4)改建方案比选及推荐意见 (5)分期实施意见

(三)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 1.相关既有线概况

·22 ·

2.线路方案

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

(一)相邻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现状及规划)

(二)设计线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铁路等级、正线数目、设计行车速度、线间距、限制坡度或最大坡度、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或动车组类型、牵引质量、到发线有效长度、闭塞类型或行车指挥方式与旅客列车运行控制方式等)

(三)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推荐意见 四、车站分布 (一)车站分布原则

(二)车站分布概况(含站名、车站性质、数目等) (三)满足客货运作业要求的说明 (四)满足技术作业要求的说明

(五)增开、封闭、改移既有车站的说明(改) 五、运输组织模式及运营管理方式(注) (一)运输组织模式 (二)运营管理方式

注: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货运专线铁路附运输组织模式,合资铁路附运营管理方式,其它不附

六、车流组织(注)

(一)列车编组方案(旅客列车为定员标准、动车组类型、编组辆数等;货物列车为编组计划原则,编组站分工、空车调整、直通及地方车流组织等)

(二)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各研究年度、不同起迄点、不同径路的各类旅客列车数量)

注:货运部份适用於客货共线铁路及货运专线铁路;客运部份适用於客货共线铁路及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

七、行车量及车站工作量(注)

(一)列车对数(各研究年度、各区段的各类列车数量。说明计算依据、相关参数及分析采用情况)

·23·

(二)主要站工作量

1.客站工作量(含分工原则、办理各方向始发终到及通过列车数)

2.主要站货物装卸及调车作业量(含编组站、区段站、工业站、港湾站及作业

量较大的车站;区段站以上按无调中转、有调中转、本站货物作业车分列)

(三)工业站、港湾站及较大工矿区所在车场的交接方式、取送方式及次数 (四)调机类型、台数及配属站

注:货运部份适用於客货共线铁路及货运专线铁路;客运部份适用於客货共线铁路及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

八、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

(一)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参数 (二)研究年度需要通过能力 (三)设计能力及分期扩能措施 (四)列车运行图(必要时附) 1.运行图要素 2.运行图编制 3.运行图指标统计分析

九、施工干扰对运输能力的影响及运输组织措施的意见(改)

十、管理机构设置、管辖范围、运输机构定员、调度区划分(说明现状及设计的铁路局或公司界、调度区划分,车务段、列车段、客运段的设置,客货及行车定员、班制等)

十一、行车设备(列尾装置、货票传递系统等) 十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附件 图纸目录 附图

一、车站分布及区间通过能力图 二、列流图

三、列车运行图(必要时附)

四、机车交路图或动车组交路图(必要时附)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