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油区综合治理水平 下载本文

在如何将市场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相关方的关系处理上。通过模拟市场运作,把企业内部流程、工序和岗位之间原来的单纯科层机制形成的业务关系创新成为包含平等的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把原有业务联系请求转化为模拟市场中客户需求,形成以合同协议为中心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将直线职能型结构转变成平行的流程网络结构,从而优化资源配臵,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持续发展。

原则:以市场机制替代科层机制,以合同协议建立工作规则,确立各单位运作框架,以并行处理方式提高生产率,加快反应速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变“下游”工序需求为“上游”工序订单。根据业务流程顺序将“下游”作为“顾客”,形成内部流程中的一系列订单,直至分解到每个人。

⑵变上下级关系和部门关系为市场交换关系。将上下级、部门间行政隶属关系变成以利益为纽带的市场契约关系。

⑶变利润最大化为用户满意度最大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目标时,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为前提。

⑷变低激励为高激励。根据每周期业绩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报酬。按市场合同的业绩结果分配员工的收入。

2.目标制定思路与总体目标 ⑴制定思路

利用优化综合治理管理模式,改善我厂油区综合治理的

5

微观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组织领导部署,密切配合,综合施治,达到资源优化配臵的最大效能。

⑵总体目标

在统一领导下,调动工区、护厂、电管、公安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获得地方有关部门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油气产品、设备设施不被盗窃、破坏、侵占,维护油区正常生产,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指标。

具体量化指标按保护成果、防范风险、维护秩序分为三大类并量化。其中:

保护成果指标包括①案件破获率70%;②刑事治安拘留36人;③取缔土炼炉一座;④缴获原油20吨;⑤避免原油损失 240吨。

防范风险指标包括①制止搭建或拆除违章建筑5起;②制止或移出井场内或电力线路下的违法植树6处;③油区供电时率保持在99.5%以上;管道钻孔盗油案件低于3起。

维护秩序指标:①抓获不法分子60人;②及时化解阻拦车辆通行3次;③沟通协调工作会2次;④送达各类法律函件到相关人员1000份;⑤签订看护经协议20口。

三大类指标按照定位分工的不同有机的划分到各部门、单位和相关方,形成模拟市场内的客户需求指标。

三、项目具体实施内容

㈠项目实施规划

6

1.建设全覆盖的综合治理市场

通过各类协议、合同的设立,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建立起多个模拟市场,在企业内部建立油区治安治理市场和油区电力治理市场,在企业外部建立联防治理市场和看护治理市场,其合同范围涉及综合治理的各项领域,形成了全覆盖的综合治理市场(见图1综合治理市场运作图)。 电力 管理 协议防护 有偿劳务 大队 协助防范 建议改进 按协议考核兑现 综合治理委员会 采 油 工 区 护厂大队 (保卫科) 依法 行政 提出防范书面建议 按业评 绩考议 核护 线人员 土地看护人员巡查人员岗位人员万 东 分 局 奖励分配到个人签订工作议定书履行双方职责按业绩完成兑现支持费用

地 方 村 民 线 线 人人出警人员护厂人员 图 综合治理市场运作图 第二护线队 第一护线队 第三护线队 2.再造订单型的综合治理内部流程

7

引入市场机制将外部竞争效应内部化,低能激励高能化,有效克服科层组织具有的官僚主义、大企业病、低效率等问题(见图2原有的业务流程)。

厂里 商讨交流 地方 处 理 指 令 职能部门 岗 位 工 区 岗 位 护厂大队 岗 位 职能部门 公务人员 村镇政府 地方居民 地方企业 图2 原有的业务流程 图3 新的业务流程 厂 里 职能部门 岗 位 职能部门

提供政策、制度、人、财、信息资源换取全厂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护厂大队 工 区 岗 位 岗 位 形成立体型的油田综合治理网络 问题与事件 地方 村镇政府 8 地方企业 公务人员 地方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