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第一次

1、论文写作中,对资料工作的要求首先是 C:广泛搜集

2、文学评论要求评论者研究评论对象,研究作家作品,这就是 C:知人论世 3、短论要求问题抓得准,这就是它的 A:针对性的特点

4、以具有新闻意义的典型人物的言行、事迹?思想作为报道中心的通讯,称之为 B:人物通讯 5、意义段,逻辑段,是指文章的(D:层次 ) 6、读后感写作的基本任务是 D:剖文析理 7、形式上以空两格分行的段落,是(C:自然段 ) 8、主题在文章中的地位是( B:文章灵魂 ) 9、行文中前后照应指(C:远近照应)。 10、材料生动的特点是(A:具体形象)。 第二次

1、《孔乙己》的作者是 鲁迅 2、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 徐志摩 3、 《唐山大地震》的作者是 钱刚 4、《中国姑娘》的作者是 鲁光 5、《包身工》的作者是 夏衍 6、 《谢谢》的作者 张晓风 7、《波可小姐》的作者 星新一 8、《致橡树》的作者 舒婷 9、《再忆萧珊》的作者 巴金 10《大学时代读的书》的作者 林非 第三次

1 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V 2 描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简要描写和详细描写的两种。前者通常称为\工笔”,后者通常称为\白猫”。X 3 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经。 V 4 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V 5 第三人称叙述,我们称为主观叙述。 X

6 在文学写作中,其文本思想往往被称作主题。V

7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V 8 常见的照应方式主要有:首尾照应、照应标题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V 9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而不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X 10 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V 第四次 一、阅读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材料的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2、在下列材料中找出主题句。 3、本段文章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 职业和事业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职业不满意,然而,可悲的是,真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标准,除了挣钱多一些,谋生得好一些之外,就不知要什么了。 答:1、材料的标题揭示了材料主题,标题即主题。

2、主题句: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3、是议论文体 二、作文 题目:日子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日 子

天气慢慢变冷了,单位的暖气开始供暖了,农户家里也支起尘封了多半年的烤炉生火取暖。沐浴着暖气片散发的温暖,又一次回忆起小时候在家乡学校围着土炉烤火取暖的那些日子。

生火需要柴禾,柴禾从哪里来?那个时候,学校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同学们就及早动手积攒柴禾。从秋天吃嫩玉米棒的时候开始,啃完玉米粒,老师就让我们把玉米芯放在向阳的窗台上晾晒,值日生每天提着铁桶或端着铁簸箕,在校园里捡拾同学扔掉的玉米芯。玉米芯在教室的窗台上越垒越高,渐渐地遮挡了通往教室的阳光,教室里光线顿时暗淡下来。

这些玉米芯是不够漫长的寒冬引火用。为了储备充足的生火柴禾,班主任带领我们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来到学校附近的小树林里砍树梢。老师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砍幼树苗。砍来的树梢再剁成一节节的短枝,晒干之后,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教室里。

冬天年年到,年年都要泥火炉。低年级的火炉是班主任泥成的,而高年级的则是学生们自己动手。泥火炉用的是那个时代农民盖房子用的土坯子,三块土坯子立起来泥在一块就成了最简单的土火炉。

火炉一般都是泥在讲台前面,因此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想排座位的时候能靠前坐,这样冬天就不受罪了。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教室座落在阴洼的大山脚下,阴冷潮湿得像一座冰窖。冬天虽然教室里生着火,似乎根本不管用,冷气从脚底下向全身扩散,尽管穿的是暖棉鞋,还是无法抵御寒气。冷得实在受不住了,就把两条腿轮流放在板凳上,压在屁股下面暖一暖。大家心里想着,怎么一节课时间这么长啊!刚一下课,同学们蜂拥而上,伸出双手围着火炉烤火,温暖沿着指尖传遍全身,同学们冻得沮丧的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那些烤不上火的小男生在教室后面上演\挤糅糅”的游戏。几个男生顺着墙根站成一排,两边的同学向中间一齐用力,挤得最中间的同学感觉两眼直冒金星,似乎天旋地转。大家用这种方式暖和身子,并快乐着。

到了数九寒天,教室里越来越冷,看着教室仅有一个火炉,大家心想每张课桌前有一个火炉该有多好啊!于是,同学们回家翻腾找出一个装过油漆的铁罐子,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小火炉子。每天早晨在家里生着火,提着小火炉上学,上课的时候就放在自己脚下烤着双腿。起初是某一个同学提着小火炉上学,接着全班同学效仿,最后整个校园里人手一个小火炉。有了小火炉,大家再也不抢着烤火了。

现在城里的孩子冬天坐在暖气教室里上课,温暖如春。农村小学也用的是极易散热的铁烤炉,烧的是高热能的炭火,同学们再也不会被冻得跺脚上课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儿时围着土火炉烤火取暖的日子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网络课件题 材料自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对象,称为( ) A 素材 B 题材 C 资料 D 材料 答案:B

2、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或书本文章提供的具体事实属于( ) A 历史性材料 B 现实性材料 C 事实性材料 D 观念性材料 答案:C

3、材料生动的特点是:( ) A 具有形象性 B 具有典型性

C 具有真实性 D 具有代表性 答案:A

4、阅读是获取( )的主要途径 A 直接材料 B 间接材料 C 正面材料 D 反面材料 答案:B

二、判断题

1、题材是在丰富的素材基础上形成和确定的。( ) A 对 B 错 答案:A

2、主题未形成时,主题对材料起决定性作用。( ) A 对 B 错 答案:B

3、“横看成岭侧成峰”讲的是观察方位的转移所得到的印象。( ) A 对 B 错 答案:A

4、警句、格言、谚语等属于事实材料。( ) A 对 B 错 答案:B 三、名词解释 1、观察

观察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对客观物象进行仔细地查看。 2、采访

采访就是采集访问,适用于向别人了解情况。 3、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指最有特点,最有代表性能够充分显示事物本质的材料。 4、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