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幼儿园教育基础》复习备考资料(学前教育-专科-12339-郑三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本文

14、情境法是情境教学法的简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音乐、语言、动作等形象,创设某种典型的场景或营造某种氛围,将学习者引入其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名词解释)情境法不是孤立的方法,要以语言法、形象法、游戏法等为基础。

15、情境创设的原则:幼儿主体性原则、具体直观性原则、趣味性原则。(选择题) 16、常用情境创设举例:生活情境创设、游戏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表演 情境创设。

17、评价法是教师通过语音、物质手段等表达对幼儿看法的教育方法,根据评价信息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达否定性评价信息的方法,如批评法,惩罚法;另一类是表达肯定性评价信息的方法,有表扬、鼓励、奖励等,由于肯定评价具有激励作用,所以肯定评价法又称为激励法。评价法的鲜明特点是及时。(选择题) 18、评价法的理论基础 (1)强化理论;

强化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衰退三种类型。 (2)罗森塔尔效应。

源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做的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积极期望是促使学生产生自信,进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方法,但消极的期望则会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甚至使本来成绩不错的学生变成绩差生。(名词解释)

19、积极期望是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而建立的方法,基本做法是通过积极正面的行为将眼下幼儿的行为赋予积极的意义,暗示幼儿应该怎么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名词解释)

第六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资源

1、幼儿园教育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既包括幼儿园内部的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教育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幼儿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对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园疯、幼儿园文化等。(名词解释,选择题) 2、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简答) (1)对幼儿身体和大脑发育的作用;

(2)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3)对幼儿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3、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方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方式时幼儿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使环境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作用,即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且影响深刻、持久。(选择题) 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论述) (1)安全与健康原则;

(2)目标导向性原则(具有教育的内涵,体现一定的教育目的);

(3)发展适宜性原则(既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促进幼儿身心进一步发展); (4)丰富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园内与园外环境相结合);

5、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的创设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班级走廊、班级设备等五个方面的环境创设;室外环境是室内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与室内环境共同构成幼儿园整体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游戏场地、沙水游戏区、绿化和建筑小品等。(选择题) 6、良好师幼关系的特征:民主性、互动性、分享性。(选择题) 7、怎样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简答)

(1)友好地对待幼儿,处处体现对幼儿的关系与爱护,多与幼儿沟通; (2)以幼儿学习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幼儿面前,变强制为引导; (3)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8、幼儿教育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幼儿教育,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按照资源分布的范围,可以分为园内教育资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和便捷性的特点)、家庭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丰富性、时间可利用性和空间可选择性的特点)和社区教育资源(具有多样性、具体鲜活性、时空广泛性的特点)。(名词解释,选择题)

9、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利用(了解)

(1)利用各种自然和物质资源,创设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2)以自然、物质、文化、组织等资源为平台,开展各种活动(主题系列活动、领域活动、区域活动、一日生活活动等);

(3)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人力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在教师创设的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特点的多种形式活动和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幼儿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整体地发展。(名词解释)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整合性、游戏性、动态性、多样性。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简答)

(1)按活动对象的关联程度,可以划分为领域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区域教育活动,其中,区域教育活动,其活动对象的关联程度几乎为零;

(2)按活动性质,可以划分为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一日生活活动、操作活动和考察活动; (3)按活动形式,可以划分为集体、小组、个别教育活动。

4、游戏是幼儿追求快乐的一种行为,是幼儿自愿参加、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通过模仿和假想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并伴有快乐情绪体验的社会性活动。(名词解释) 5、游戏的意义(简答) (1)游戏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2)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6、幼儿游戏的特点:自主性、象征性、愉悦性、现实性、非功利性(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好玩而玩,除此之外,无外在目的)。(理解) 7、幼儿园游戏的指导要求(论述)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3)观察与支持幼儿游戏; (4)游戏评价与反思。

8、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结合社会需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专门设计的多种形式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名词解释)

9、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组织性和教师的指导性,同时,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学活动还具有整合性、直接经验性、生活性、

趣味性等多个特点。

10、幼儿园教学设计与指导要求(论述)

(1)教学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确定是评价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关键,通常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

(2)教学活动准备(包括幼儿经验准备、材料准备及投放、场地及空间准备) (3)教学活动过程(包括导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1、组织教学活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论述)

(1)要有目标意识,活动过程要与活动目标对应,活动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活动目标;

(2)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3)注意引导方法及风格的变化,给幼儿新鲜感,使活动更有趣。

12、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中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睡、离园等。(名词解释)

13、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特点:基础性、独特性、习惯性、情感性。(理解)

14、自由活动是指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及玩伴,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的活动过程。(名词解释)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1、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影响。(名词解释) 2、幼儿家庭教育的作用(简答) (1)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2)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 (3)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率先性、情感联系性、个别性、灵活性。

4、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与家庭在平等沟通、协商的基础上达成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继而相互支持、配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教育过程,又叫家园共育。(名词解释) 5、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的内容

(1)幼儿园方面:尊重家长,获得家长信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2)幼儿家长方面:支持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参与幼儿园管理。

6、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合作的途径: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园地、家长联系信箱、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档案、家访等。(选择题)

7、社区教育的特点:地域性、整合性、形式多样性。社区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补充。 8、幼儿园与社区教育合作的内容(简答) (1)幼儿园为社区服务 (2)社区为幼儿园服务

① 发挥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 ② 将社区的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的教育内容之中; ③ 利用社区的物质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便利。 9、幼儿园与社区教育合作的途径:请进来,走出去。

10、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简称,实质指的是儿童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身体、心理、社会性发展上的衔接。(名词解释)

11、德国哈克教授指出,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的儿童,面临着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社会机构、期望水平、学习环境六个方面的断层。 12、当前我国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论述、理解) (1)衔接的单向性 (2)衔接的片面性 (3)衔接的超前性 (4)衔接的形式性 (5)师资力量薄弱

13、幼小衔接的工作措施(论述) (1)政府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2)幼儿园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入学准备是指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而对其进行相应的身心品质培养的工作总称); (3)小学为儿童做好入学适应; (4)注重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14、德国幼小衔接工作的特点:减少延迟入学的人数;混龄教学;时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