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规划 下载本文

10.茶陵城区:

湘赣边界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历史文化名城,以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县域中心城市。

11.炎陵城区:

湖南南部重要的旅游城市、株洲市南部重要的边贸物资集散地,以旅游、水电、森林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县域中心城市。

12.重点城镇:

主要承担专业化职能、跨市域的服务职能、跨县域的服务职能。

13.一般建制镇:

主要承担本镇域和邻近乡集镇的农副产品加工职能和商贸职能。

第十八条实施区域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2005年区域城镇化水平约为45%,2010年约为50%,2020年为60%--62%,考虑暂住流动人口因素,高限设定在70%左右。远景城镇化发展水平达到85%左右。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制定与城乡统筹相适应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并坚持贯彻如下原则:

把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推进工业化。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将人口流动与城乡建设相互结合,形成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将农村要素流动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繁荣农

村经济。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导向,引导城市区域化和城市郊区化的进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形成有利于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环境,疏通和引导中心城市对区域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反哺渠道和机制。

第十九条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1.人口发展规模控制

表2 人口规模预测 单位:万人

2003年 市域范围 核心地区范围 规划建成区范围 1249.66 410 324.76 占市域比例(%) 100 1310 100 1365 100 32.8 550--600 42.0--46.0 700--750 51.3--55.0 26.0 460--530 35.1--40.5 610--630 44.7--46.2 2010年 占市域比例(%) 2020年 占市域比例(%)

2.用地发展规模控制

表3 用地规模预测

市域范围 规划区范围 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2003年 占市域比例(%) 28088.12 100 28088.12 100 28088.12 100 4500 16 4500 16 4500 16 298.21 1.1 450--500 1.6左右 600--620 2.1左右 2010年 占市域比例(%) 2020年 占市域比例(%) 注:文本中市域范围面积取值简化为28000km2,表格中28088.12km2为统计部门数字。

第二十条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空间结构框架

本规划确定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空间结构框架为:“以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背景,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能区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绿心,突出长沙城区(即长株潭北核)作为核中核的地位,城市中心组团、片区组团和小城镇构成发育相对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类空间协调发展,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的城市化地域,概括为‘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间结构,包括了三个主中心组团、四个次中心组团以及十五个片区组团和29个小城镇组团。

第二十一条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北核功能区的范围和控制、引导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北核功能区,即长沙城市功能区,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主核,主要包括长株潭主中心长沙河东中心城区、长株潭次中心长沙河西新城(已含雷锋镇)、长株潭次中心长沙星马新城、高塘岭组团(已含望城县城高塘岭镇)、星城组团(已含星城镇)、含埔组团、坪塘组团、丁字组团(已含丁字镇)、捞霞组团以及周围空间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四个乡镇,即朗梨镇、黄兴镇、乌山镇、黄金乡。

北核功能区主要辐射的城镇包括周边区域内呈空间离散分布的与之功能配套协作的13个小城镇,即干衫镇、雨敞坪镇、莲花镇、白箬镇、新康镇、靖港镇、乔口镇、铜官镇、茶亭镇、桥驿镇、北山镇、安沙镇、青竹湖镇。

该功能区属于城市政府主导发展地区,要求按城乡规划协调发展,引导其人居环境品质向较高层次提升,以起到区域示范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

第二十二条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东南副核功能区的范围和控制、引导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东南副核功能区,即株洲城市功能区,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的副核,主要包括长株潭主中心株洲河西城区、长株潭次中心株洲河东城区、栗雨组团、石峰组团、田心组团、荷塘组团、枫溪组团以及周围空间与其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四个小城镇,即马家河镇、群丰镇、雷打石镇和渌口镇。

东南副核功能区主要辐射的城镇还包括周边区域内的4个乡镇,即南阳桥乡、云田镇、仙庾镇、龙头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