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选择题满分策略第一篇专题十常见有机化合物必修复习题 下载本文

选择题满分策略 第一篇 专题十 常见有机化合物(必修)复习题

1.(2017·全国卷Ⅰ,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答案 A

解析 A项,尼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正确;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

2.(2017·全国卷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 A项,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其中的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正确;B项,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n值不同,故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项,环己烷和苯的密度均比水小且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故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错误;D项,溴苯和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故不能用水分离,两者沸点差别较大,应用蒸馏法分离,错误。

3.(2017·全国卷Ⅰ,9)化合物确的是( )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 D

解析 A错,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CH3—C≡C—C≡C—CH3等;B错,b的二氯代物有3种,d

的二氯代物有6种(、),p的二氯代物有3种();C错,b、p不能与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对,d、p中都存在类似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角度一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判断

1

1.常见有机物的重要物理性质

(1)常温常压下,分子中碳原子个数不多于4的烃是气体,烃的密度都比水小。 (2)烃、烃的卤代物、酯类物质均不溶于水,低级醇、酸能溶于水。

(3)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各类有机物的同系物熔点、沸点逐渐升高。同分异构体的支链越多,熔点、沸点越低。

2.常见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物质 甲烷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乙烯 官能团苯 特性或特征反应 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①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②加聚反应 ③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①加成反应 CH3CH2OH 官能团—OH CH3COOH 官能团—COOH CH3COOCH2CH3 官能团—COOR ②取代反应:与溴(溴化铁作催化剂),与硝酸(浓硫酸催化) ①与钠反应放出H2 ②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③酯化反应:与酸反应生成酯 ①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 ②酯化反应:与醇反应生成酯 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油脂 可发生水解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彻底,被称为皂化反应 ①遇碘变蓝色 淀粉 (C6H10O5)n ②在稀酸催化下,最终水解成葡萄糖 ③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醇和CO2 ①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 ②两性 蛋白质 含有肽键 ③变性 ④颜色反应 ⑤灼烧产生特殊气味 2

3.有机物与日常生活 (1) 性质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使蛋白质变性 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使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受热变性 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聚乙烯性质稳定,无毒 聚氯乙稀有毒 应用 医用酒精用于消毒 良好的杀菌剂,常作为浸制标本的溶液(不可用于食品保鲜)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 灼烧法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 可作食品包装袋 不能用作食品包装袋 (2) (3) (4) (5) (6) (7) (8) (9)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食用油不能反复加热 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抗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 甘油具有吸水性 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鉴别淀粉与其他物质(如蛋白质、木纤维等) 食醋可除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服用阿司匹林出现水杨酸反应时,用NaHCO3溶液解毒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做味精 (10) 淀粉遇碘水显蓝色 (11) 食醋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 (12) 阿司匹林水解生成水杨酸,显酸性 (13) 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 (14) 谷氨酸钠具有鲜味 (15)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 制肥皂

例1 (2016·全国卷Ⅱ,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和乙醇 C.乙酸和溴乙烷 [解题思路]

B.苯和氯乙烯 D.丙烯和丙烷

3

解析 乙醇、溴乙烷、丙烷中均不含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C、D项错误;苯、氯乙烯中均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B项正确。 答案 B

例2 (2016·全国卷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解题思路] 以典型有机物如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的主要成分)、乙酸(食醋的有效成分)、糖、油脂、蛋白质等为切入点,建立常见有机物“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逐项分析,得出答案。

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的羽毛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香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而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向溴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中分别通入乙烯,溶液均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C.乙醇、乙酸的官能团不同,但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均为高分子化合物,都能水解,且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答案 C

解析 A项,聚乙烯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错误;B项,乙烯与溴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而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错误;C项,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取代反应,正确;D项,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错误。 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够发生反应,而且甲为取代反应,乙为加成反应的是( )

选项 A B C 甲 甲烷与氯水(光照) 苯与液溴(催化剂) 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加热、催化剂) 乙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苯与氢气(加热、催化剂) 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催化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