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医院里禁止大声喧哗是在_____减弱噪声。
16.小明坐在行驶的公交车里,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_____的,若以路旁隔音墙为参照物,他是_____的(前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约40_____.(填单位) 三、计算题
17.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甲和乙,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3cm,质量分别为3g、54g,若它们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请回答:
(1)通过计算判断哪个正方体是空心的; (2)空心正方体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18.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跺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s,汽车行驶距离35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
(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接打手机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43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
(3)根据以上计算,请分析并初步提出对安全行车的建议。 四、实验题
19.小明利用一个烧杯、天平、水,测出不规则小石块(不吸水)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3)如图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___,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m. (5)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6)若从水中取出小石块表面上有小水滴,这样导致测缝的密度值选填________ (“偏大”或“偏小”)
20.物理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3
(1)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____;如甲图所示的装置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图乙是用图甲凸透镜在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像,根据成像特点可知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若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想要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图象,应该把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一段距离,此时像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15cm的位置上,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若把蜡烛放到离凸透镜5cm的位置上,此时像与物同侧,得到一个_____、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1.小明利用一些器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器材: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茶色玻璃板和无色透明的玻璃板、白纸、刻度尺、铅笔。
(1)小明最好选用________玻璃板(“茶色”或“无色透明”),垂直放在白纸上进行实验。 (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
(3)将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10cm处,蜡烛B放在玻璃板另一侧______cm处与蜡烛A的像_______,便确定了蜡烛A成像的位置。
(4)在利用蜡烛B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的像是___像(“实”或“虚”)
(5)用一条直线将A、B连在一起,小明发现A、B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
小红重复上述实验(3),但她无论怎样移动在玻璃板另一侧的蜡烛B,都不能像小明一样完成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一条即可)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 (3)物质在第3min时处于______状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
23.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
24.小明想利用长木板、短木板、小车、刻度尺、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他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明设计了实验步骤,请你根据实验目的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如图甲组装装置,将小车放在A点,释放小车的同时,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运动到D点且碰撞挡板时停止计时,记录小车在AD段上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用刻度尺测出AD段的长度为s,将数据记录表中。
(2)根据公式v=s/t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请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A A B D B D B 二、填空题 11.不变 变大 12.远离 减小
13.(1)下 (2) 放大 ;左(3)左 14.固态 气态 液态
15.信息 响度 声源处
16.静止 运动 千米/小时(或km/h) 三、计算题
17.(1)乙;(2)9cm3
18.(1)在第一次试验中,从志愿者发现情况到汽车才开始减速汽车行驶了10m;(2)在第二次试验中,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9s;(3)驾车时不要打电话! 四、实验题
19.右 52 水面到达标记 20 2.6×103 偏小
20.同一高度 10 照相机 右 变大 放大 正立 放大镜
21.茶色 像和物大小关系 10 重合 虚 垂直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22.吸热 晶体 晶体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同时温度不变 固液混合 0
23.钩码数量 钩码数量 AB 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24.路程/m 时间/s 平均速度(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