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要靠什么
作者:陈里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4544
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理论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创新,是基层实践创新、学者思想创新和顶层制度创新之间的相互融合,理论界的思想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理论上的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包含着非常多的理论命题,笔者认为,这些命题恰恰就是事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
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综合相关研究,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体系。一是民生服务保障体系: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创业,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二是安全稳定维护应对体系:建立疏导、防控、监督和惩处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秩序维护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形式、多渠道的民意和利益诉求收集、分析判断和及时回应机制,创新发展现代防控体系。三是公民社会培育发展体系:不断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公民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支持。四是加强法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新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已有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五是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体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道德品质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及系统的
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人才队伍,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建设一支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相适应的专职调解、社工、保安、监控、巡防、外口专管、心理矫治等各类专业队伍。
社会管理创新的文化精神基础是什么?笔者赞同下面的观点:在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和“公共精神”这两种文化精神或社会心理基础。一是主体意识。所谓主体意识是公众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显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强化公众的主体意识。二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则是指孕育于现代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之中,以全体公民和社会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为依归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包含着对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认同与追求。
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应当是什么?以下七大战略给我们以启发:发展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通过体制资源和政策资源开发,优化国家发展的社会生态,释放国家发展的社会能量,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包容性社会管理战略,就是国家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建立社会各方表达利益诉求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创新过程中推进民主治理,开发和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参与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运用制度设计经验,建构与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要求相适应的参与型社会管理体制安排与公共政策体系,开发社会管理的体制资源和政策资源;协作性社会管理战略,就是从不同利益出发的社会管理主体之间要建立一种协调利益的政治关系,确立通过“协作”来思考、建构和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协作”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再组织化;预防性社会管理战略,就是把社会问题解决在其发生之前,而不仅仅是出了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就要求提高政府的战略思维能力、预警能力、监测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保障型社会管理战略,就是政府坚持履行保护性职能,开发保障社会安全发展的体制安排与公共政策,来支撑保障型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这些战略都有现实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在于法治建设。笔者认为,在下面一个观点上,大家都是有共识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法治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治理模式,当代中国最大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严格贯彻和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在法治社会中,解决纠纷的最主要途径应当是法律手段。从社会管理的立场来看,当前社会矛盾激化、维稳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社会成员缺乏法治意识,表现为官员不依法办事、民众不依法表达诉求。其一,官员依法行政的观念淡漠。一些政府部门片面强调部门利益,个别公务人员贪污腐化,对民生问题漠不关心,导致群众与政府对立。归根
结底,是因为这些公务人员心里没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制上又缺乏监督和约束。其二,民众不信仰法治,趋向非理性地表达诉求。法院没有在民众心目中形成其应有的权威。一方面由于体制、制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人民法院的终审权事实上无法落实,当事人自然会首先通过诉讼以外的方式来获取诉讼内无法获取的利益。民众不信任司法,司法无权威,自然就会有大量的矛盾纠纷涌向信访等渠道。
社会管理走向法制化的具体策略有哪些呢?笔者认为,学者们提出的下列观点有重要价值:一是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引导规范社会组织发展。创新社会管理首要的是丰富和完善社会管理主体,改变过去由国家包办社会管理乃至控制社会管理一切的做法。二是在立法模式上改过去的行政主导立法为博弈立法,使立法过程有更多的公众参与立法的核心功能在于合理配臵社会利益、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均衡的社会秩序。三是立法中更多吸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四是完善税收立法,形成与现代型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合理的社会结构。通过税收杠杆来调节社会阶层的分布,形成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五是健全执法,形成政府与社会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格局。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笔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最需要关注的应是基层社会问题。解决基层社会问题的方法在于:鼓励资源往基层配臵。第一,怎样才能使最基层人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