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是元代画家倪瓒所画。整幅画的构图非常简括,全画只分近景、中景、远景。画中的景物都是用干笔、淡墨轻松写出的,形成了一种疏朗、明净的画面。但是就在这么一幅非常小的画面和简单图形中,我们却感觉到它包孕了一个无限大的空间。尤其是中间的空无,它让人的想象无穷飞展:是湖,是江,也可能是人、植物、动物等形成的生活图景?从中可以见出画家善于经营空间画面,通过“虚空”暗示无限现实的能力。
4、浅析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此画是元代画家黄公望耗时7年有余到近80岁方完成的绝世佳作。其内容与艺
术特色如下:1、它是杭州富阳桐庐一带风光的写照:峰峦坡石,似初秋景色,树木苍苍,疏密有致,亭台渔舟,小桥飞泉,一派生机。2、它是作者心中的“桃花源”。3、画法全面;雄秀并举,穷极变化,终归于平淡。4、在笔墨上,画家主要用披麻皴,给人一种柔静、醇和的美感。5、采用“阔远法”构图,使画面上的景物显得更空旷。此画一出,元画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得以完成。山水画至此已如抒情诗。后人对此画推崇备至。董其昌曾言:“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一岳,都具是也。”其主体部分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被烧剩下的一部分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5、以《马踏匈奴》为列,谈谈你对鲁迅先生所说的“帷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内涵。
答:1这是汉武帝纪念爱将霍去病所塑造的纪念雕塑之一;
2其中的马健硕,斗志昂扬,自信刚毅;
3是霍去病的形象生动、写照,是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 4造型质朴,厚重雄强,注重细节;
5是汉时代精神的象征:积极 乐观 强盛。强调对自然征服,突出人的主体性,突出当时民族对国家的赤诚。
总之,它是一件艺术性与思想性完全结合之作。鲁迅的话是深刻而有代表性的。说明艺术就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6、北宋李成的《读碑窠石图》
北宋李成的《读碑窠石图》上有款题“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元《图绘宝鉴》已
著录,《墨缘汇观录》认为真迹;一说是宋代摹本。此画已流入日本。画面作萧疏的荒野,几株落叶的老树伸着“蟹爪”般的枝条,石碑前面一个骑驴的老者在仰着阅读碑文,旁一童子侍立。那劲拔的寒林和荒寒的气氛中古碑巍立,给人一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感觉,更引起观众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更多的联想。至于李成其他作品的面貌我们还可从一些著录中看到一些。李成得山之体貌;董源得山之神气;范宽得山之骨法。
7、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21
答案要点:顾闳中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描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反映真
人真事,能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具有深刻主题思想和较高艺术性的作品。画家选取了五个具体有典型意义的夜宴生活片断加以描绘,每段巧妙地用屏风相隔而又连贯一气。一开卷便展开了主题:面阔肩宽,高冠长髯、表情沉郁的主人公,正与满堂宾客们、声伎们听琵琶演奏。接着按照这次夜宴的发展过程,画出了观赏音乐、舞蹈和休息、调笑等等。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揭示出主人公在当时形式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心境。这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8、简析张萱的《虢国夫人春游图》。
《虢国夫人春游图》画的是唐玄宗的外戚虢国夫人同秦国夫人带着小孩、乳母以及侍从女官骑马出游的场面。此图在构图处理上,人物安排前疏后密,聚散安排宾主有序,既整齐而又富有节奏变化。人物形象刻画丰满,衣纹用工细流畅的线条描出,红、绿色彩显得鲜艳而沉着。人物神态动作刻画上,变化丰富,有的比较拘谨,有的轻松从容。画面情节单纯,没有任何背景,但马匹轻快悠游的步子,人物从容不迫的神态和艳丽的着装,都表现出春游这一主题。整幅作品充分反映了杨氏姐妹的豪华气派和显赫声势。
七、 画论阐析
1、“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析:这是元代书画家赵松雪在他存世的《秀石疏林图》诗题中的著名观点。主要的意思是倡导绘画与书法笔法的共通之处,是对“书画同源”审美通感的明确论述。赵松雪真正把文人最擅长的书法艺术融入绘画的笔墨线条之中,增强绘画的写意性。该画以飞白之笔法写石,篆籀之笔写古木,劲挺之笔写竹,墨色苍劲简逸。这是赵松雪提倡以“写”代“描”的画法的具体体现。高克恭称赵画“神而不似”,原因乃“写竹”与“画竹”,差于书法功力的高下。他的《兰竹石图》也是其水墨写意画的代表作,其画法明显地融入了书法的笔意,山石的勾皴用草书飞白法,简括而流动;竹叶的撇趯挺劲沉着,如写八分;兰叶和小草则参以行书秀逸的笔势。墨色的浓、淡、枯、润相间,形成潇洒放逸的韵味。关于书画的一律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度强调亦会出现偏颇,其合理性有待深入研究。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