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苏轼 B、董其昌 C、文同 D、王维
77、始将诗、书、画、印溶为一体的画家是 ( ) A、王绎 B、赵松雪 C、黄公望 D、王维
78、曾经培养“明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的明代画家是 ( )
A、王履 B、董其昌 C 、沈周 D、周臣
79、自认为笔端有力如“金刚杵”的清初画家是 ( ) A、郑板桥 B、石涛 C、王时敏 D、王原祁 80、创“工虫花卉”的现代画家是 ( ) A、高剑父 B、黄宾帆 C、齐白石 D、陈半丁 81、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主要功能是 ( )
A、佩饰 B、比富 C、祭祀 D、酒器
82、“人虎相抱 ”中的人的身份可能是 ( )
A、猎人 B、被食的儿童 C、巫师 D、奴隶 83、东汉说唱俑是( )出土的。 ( ) A、山西 B、四川 C、 陕西 D、浙江
84、“秀骨清相”是( )的人物画风格。 ( )
A、张僧繇 B、陆探微 C、顾恺之 D、吴道子 85、下列作品哪幅是周昉的作品。 (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送子天子王图》 C、《捣练图》 D、《簪花仕女图》 86、南宋四家的身份都是 ( ) A、侍诏 B、锦衣卫 C、隐士 D、宰相 87、元四家中风格最为豪放的是 ( ) A、王蒙 B、黄公望 C、吴镇 D、 倪瓒 88、在董其昌看来董源属( )宗。 ( ) A、南 B、北 C、野狐禅 D、杂合
89、四僧画中唯一一个位属静美型的是 ( ) A、八大仙人 B、渐江 C、髡残 D、石涛 90、陈三佛,于非阁都善画 ( ) A、抽象 B、山水 C、人物 D、花鸟
91、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彩纹盆中的舞蹈可能在( )进行。 ( ) A、战场 B、森林 C、水边 D、稻田
92、下面青铜器哪个不是湖南出土的。 ( )
A、四羊方尊 B、象尊 C、鹿角之鹤虡 D、人虎相抱卣 93、最能体现“扬鞭只共鸟争飞”精神的作品是 ( )
A、秦兵马俑 B、马踏飞燕 C、长信宫灯 D、铜车马
94、《叙画》的作者是 ( )
A、宗炳 B、王微 C、顾恺之 D、荆浩
9
95、被称为“小李将军”的画家是 ( )
A、李昭道 B 、李思训 C、李公麟 D、李唐 96、崔白是北宋中期杰出的( )画家。 ( ) A、花鸟 B、山水 C、人物 D、宗教 97、元代画家吴镇善用 ( ) A、渴笔 B、湿墨 C、斧劈皴 D、工笔 98、明四家中善画宫妓图的是 ( ) A、沈周 B、仇英 C、文征明 D、唐寅
99、“苦瓜和尚”是( )的号。 ( ) A、八大仙人 B、渐江 C、髡残 D、石涛 100、创“工虫花卉”的现代画家是 ( ) A、高剑父 B、黄宾虹 C、齐白石 D、陈半丁
参考答案:
1-5A、B、C、D、D 、6-10B、B 、A、A、C 11-15D、A、B、C、D、16-20B、B 、A、A、C 21-25D、A、B、C、D、26-30A、A、B、B 、C 31-35D、A、B、C、D、36-40A、A、B、B 、C 41-45D、A、B、C、D、46-50A、A、B、B 、C 51-55D、D 、A、B、C56-60A、A、B、B 、C 61-65B、C、D、A、A、66-70 D、C 、A、B、B 71-75C、C、B、B、A、76-80 A、B 、D、D、C 81-85C、C、B、B、D、86-90A、B、A、B、D。 91-95C、C、B、B、A 96-100A、B 、D、D、C 三、名词解释题
1、浙派——明代前期绘画流派,因创始人戴进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故名。
它适应了当时宫廷对南宋院体风格的提倡,在画坛上一度成为主流。浙派师法李、刘、马、夏,笔致粗放,后有吴伟崛起,追随者蜂从。
2、阔远——山水画构图的一种,最早由宋代韩拙提出,到元代成为代替“深远”
一法的表现形式。黄公望《写山水诀》解释为:“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
3、院体——指以宋代画院为代表的绘画风格。其样式特点一般是工细严谨、讲
究法度。这种法度体现在设色和水墨形式上,有精细不苟的程式。
4、“中国画研究会”——1918年,为回应中国画革命论,北京的著名画家金城、
周肇祥、陈师曾等人组织了“中国画研究会”,金城任会长,画会以“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为宗旨。
5、“书画合一”——是宋代文人开始将书法笔法和写意画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
它由赵孟 明确加以提倡和总结,得到了元代文人画家们的积极响应。
6、唐三彩——指唐代再单色釉基础上出现的混合运用釉色的彩色釉陶。因常见
10
白黄蓝三色故名。这种技术再陪葬的人物和动物俑中产生了许多色泽美丽、光彩动人的陶塑作品。
7、犍陀罗风格——佛教造像风格之一。佛的最早形象出现在公元一世纪末印度
西北犍陀罗,该地曾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王东征时占领,流行着希腊化风格的艺术。犍陀罗风格造像对中国佛教造像游直接的影响。
8、画像石—是刻凿在石料上的图画作品,在汉代的石祠和墓室中大量使用。质
朴古拙,大气浑成。
9、拱花——中国传统水印木刻技法之一。以刻镂好的块版或线纹,不施墨彩,
而用压印法使线或块面突出于纸上,呈现凹凸感,如现代钢印的效果。
10、泼墨——中国画用墨名称。指画家以墨水泼洒再绢本或纸本上,随墨迹的形
状,看出各种景物,然后用毛笔勾画,使这些偶然中获得的形象成为画面的构图内容。
11、石窟——是佛教建筑形式之一,传自印度次大陆,成为中国佛教艺术的主要
遗存。石窟多依山崖而开凿,作为僧人修行的僧房和信众礼拜的场所。它和佛寺相连,内有佛教石刻或泥塑的造像、壁画、图案和碑刻铭文等,是各种佛教艺术的总汇。
12、借景——造园手法之一。在视野所及处,将园外佳景组织到园内景观之中,
称为借景。计成《园冶》把借景作为造园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多种方法。
13、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
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14、松江派:明末绘画流派。它是吴门画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
它包括松江府(今上海)出现的华亭派、苏松派和云间派,而以董其昌为其领袖。在山水南北分宗学说影响下,突现南宗风貌,尤重笔墨情趣,在当时被认为是画坛正宗。
15、“三远”:郭熙在《林泉高致》总结的山水画的观察和表现三种方法:高远即
表现“自山下而仰山颠”所见的景物。深远描绘“自山前而窥山后”的画面。平远表现“自近山而望远山”所看到的景色。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16、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是商周统治集团用于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饮、赏赐、婚冠等场合的青铜器,包括日用器、乐器、兵器等,它们按照当时的贵族身分等级制作使用,由器种、型制、大小、组合关系,“藏礼于器”,体现严格的社会等级次序。
11
17、折枝:花鸟画的一种,它取一个局部以体现自然的精神。作为构图的重要形式之一,它
被晚唐以来的花鸟画家所重视,产生了很大影响。
18、钟鼎:青铜礼器中主要的代表。钟是青铜乐器中主要的打击器,通常按不同
音阶组成编钟。鼎是日用器中主要的炊器,它在庙堂之上象征着最高的权力,因此倍受重视。“钟鸣鼎食”是商周贵族生活的形象写照。
19、写意:一种与工笔相对的绘画形式,其特点是落笔随意,不受拘束,通常以
水墨挥洒来表达画家的胸臆。写意画的题材不限,主要是注重笔墨在发挥创作者意兴方面的效果。
20、决澜社:1931年,由留法归来的庞薰琹与留日的倪颐德、阳太阳等人组织成
立。提出绘画“不是自然的模仿”,“不是宗教的奴隶”,“也不是文学的说明”,要“用狂飚一样的激情,铁一般的意志来创造我们的色、线、形交错的世界”。他们前后举办了四次具有现代派画风的作品展。
21、彩陶——就是一种在红褐色和棕黄色的坯子上绘有黑色或者红色的装饰花纹
的陶器。因其最早在河南省渑池仰韶村发现,又叫做 “仰韶文化彩陶”。
22、皴法——中国画技法术语,主要用于山水画的表现。再勾线的同时,运用墨
色的变化来表达物象的质感、肌理、阴阳向背等,对于山水树石的造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3、“传神论” ——在顾恺之创造之初,“神”基本上是就客体而言的,是指对
象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后来“神”的概念不单是指客观之“神”,而且包含了主观之神,甚至完全成了主观之神。
24、士夫画——特指业余爱好绘画的士大夫绘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风格特点上
以抒发个人的意兴为重点,体现画家的主观性情。苏轼率先提出这个概念,后来发展为文人画的概念,成了重新划分艺术史的特别类型。
25、曹衣出水——指北齐画家曹仲达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
紧窄,故称之。
26、禅画——由禅僧绘制的作品,兴起于宋代,主要表现禅的境界,具有启悟心
智的功用。禅画没有固定的题材,但通常借助南宋院体中水墨一路的画法,以疏简为尚。禅画的参悟功能使它区别于士夫画,所以并没有在画坛上形成很大的影响。
27、卧游——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山水画的表现境界,通过绘画作品
间接地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四、简答题
1、概述王维在画史上的贡献。
答:第一、王维拓展了绘画题材。描写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村墟、山居等田园风光。第二王维将墨法提到重要位置。其山水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