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新增储量部分)采矿权评估报告公示 下载本文

吉林大地矿业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新增储量部分)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2006年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列为吉林省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独立保留矿井。为此2007年7月白山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吉储核字[2007]65号文”,评审通过报告资源储量473kt,其中:基础储量(111b)378kt,资源量(333)95kt。吉林省国土资源厅以“吉国土资储备字[2007]104号文”予以备案。

2013年11月山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提交了《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鑫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核实准采范围内保有资源储量960kt,2013年12月2日由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通过(吉储核字[2013]46号);并经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同意予以备案(吉国土资储备字[2013]104号)。

8.3 矿区地质概况

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级)、辽东台隆(Ⅱ级)、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Ⅲ级)、浑江上游凹陷断束(Ⅳ级),浑江复向斜之老房子—苇塘向斜北翼东端。

8.3.1地层

该井田附近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四系,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8.3.1.1上古生界

(1)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主要分布在该井田外围西北部,上部以灰—灰黑色页岩为主,夹数层灰岩透镜体,顶部含铝土质;下部以灰绿色砂岩为主,夹灰色砂岩、页岩及紫色砂岩,近底部含铝土质;底部常为砾岩,含薄层紫色页岩。化石主要为腕足类及海百合茎化石,本组厚50—150m,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本井田主要含煤系地层,含三个煤层,从上而下为四、五、六号煤层,四、六号煤层为可采煤层,五号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底部为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或含砾砂岩,系与本溪组的划分标志,与本溪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30—70m。

(3)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为一套纯陆相的含煤建造,含煤系地层,含三个煤层自上而下为一、二、三号煤层,一号为可采层,二、三号为不可采煤层。岩性为灰色、灰白色砂岩、页岩及煤层。底部为灰—灰白色粗砂岩

第8页 共21页

吉林大地矿业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新增储量部分)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或含砾砂岩,可作为标志层,与太原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度20—40m。

(4) 二叠系上统石盒子组(P2s):上石盒子组为灰紫色、灰绿色、灰色中—细粒砂岩、含砾砂岩,夹页岩、粉砂岩,为一套紫色正常沉积。底部灰绿色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作为与山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的标志,厚度30—150m。

8.3.1.2新生界第四系(Q4)

下部为坡积层及冲积砂砾层,厚度1.50—5.00m,上部为腐植土和亚粘土,一般厚度3—10m。

8.3.2构造

该井田为浑江复向斜的次级老房子—苇塘向斜北翼东端,呈单斜产出,本井田地层走向50°,倾向南140°,地层倾角23°—45°,井田地质构造较复杂,井田内有F43、F46、F44和F47号断层,均为正断层,造成煤层走向不连续,形成构造块段。对煤层破坏较大,对煤层开采有影响。其构造特征见下表:

矿区主要断层一览表

断层 编号 分布矿区位置 北部矿界边缘 XII线55-20~64-4孔间 西部矿界~XII 矿区东北边缘 断层 性质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正断层 走向 77° 139° 93° 87° 断层产状 倾向 倾角 167° 229° 183° 3° 58~65° 51~60° 60~70° 50~60° 断距 (m) 30~60 30~50 40~68 35~50 断层 长度 1200 660 350 400 断层 位置 北部 边界 矿区 中部 西南部 北东部 可靠 程度 巷控 煤层开采 巷控 煤层开采 巷控 煤层开采 巷控 煤层开采 F43 F44 F46 F47 8.3.3岩浆岩 井田未见岩浆岩。 8.4 矿产资源概况 8.4.1含煤性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上古生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由黑色泥岩、粉砂岩、铝土质泥岩、浅灰色细—粗砂岩及煤层组成。岩层中常含菱铁矿结核和黄铁矿结核。底部为灰—深灰色中—粗粒砂岩,局部含砾,胶结坚硬,全区沉积普遍,是山西组与太原组分界的标志层。本组产有植物化石。该组厚度20~40m,含煤3层,由上至下分别为一、二、

第9页 共21页

吉林大地矿业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新增储量部分)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三层煤,其中一层煤为全区发育,为全区主要可采煤层。二、三层为不可采煤层。本组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关系接触。

太原组:岩性主要为黑色泥岩、鳞片状页岩、含炭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本组底部有灰白色中—粗砂岩,局部含石英砾,为太原组与本溪组的分界。本组产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本组厚度23~50m。含煤3层,由上至下分别为:四、五、六层煤。其中四、六层煤全区发育,为主要可采层,五层煤仅局部见有薄煤线,为不可采煤层。本组与下伏本溪组呈平行不整合关系接触。

8.4.2煤层特征

一层煤: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东南部,煤层赋存在+300~+150m标高之间。煤层走向长510m,倾向平均宽185m。厚度1.07~2.37m,平均厚度1.76m。煤层含夹矸1~3层,夹矸厚度0.18~0.35m,岩性多为页岩。顶板岩性为中粒石英砂岩,底板岩性为页岩及粉砂岩。

四层煤: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东部,煤层赋存在+300~+115m标高之间。煤层走向长400m,倾向平均宽220m。厚度2.03~3.86m,平均厚度2.94m。煤层含1~3层厚度0.20~0.55m的页岩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粗粒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该煤层与1层煤间距18~36m。

六层煤: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中东部,西部有局部采空区,煤层赋存在+300~+100m标高之间。煤层走向长555m,倾向宽230m。厚度1.87~3.42m,平均厚度2.84m。煤层含1~3层厚度0.15~0.40m的页岩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粗粒砂岩,底板为细砂岩。该煤层与4号煤层间距18~31m。

8.4.3煤层对比

煤层对比主要是根据各岩性、岩相特征,旋回结构,生物化石及煤层自身特征,煤层顶板、底板岩性特征方面综合考虑。

(1) 先根据煤系的普通特征划分出山西组或太原组,然后再对煤层进行划分对比。

山西组顶界以石盒子组底界鲕状铝土岩或灰绿色粗砂岩(底部常见含砾或岩屑)。底界以全区发育的灰色、中粗砂岩(局部含砾或岩块)与太原组分界。

太原组顶界即山西组砂岩底界面。底界以灰白~浅灰色石英质中~粗粒砂岩(一般硅质胶结,坚硬),与本溪组分界。上述各岩层全区发育,是明显的标

第10页 共21页

吉林大地矿业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市江源区砟子镇鑫源煤矿(新增储量部分)采矿权评估报告书

志层。

太原组与山西组划分标志对照

分项 颜色 划分标志 岩相与岩性 含碳性 古生物 太原组 沉积特征 深 浅 以沼泽、泥炭沼泽相为以河流相为主,岩性以中~粗砂主,岩性以泥岩~粉砂岩岩为主 及煤层为主 较好 差 常见卵形脉羊齿、鳞木。 常见带科达、脐根座及节羊齿。 山西组 (2) 利用煤层顶板和层间岩石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煤层。例如: 一层与二层之间为厚层灰白色粗砂岩。四层与五层之间以黑灰色细砂岩为主,且具明显水平层理为对比标志。六层煤顶板为黑色块状泥岩,具贝壳状断口,而其底板则常见浅灰色铝土质泥岩。

(3) 植物化石依据

山西组地层中一般含带科达、脐根座化石,而太原组含卵形脉羊齿,随园形中花边带羊齿。

(4) 利用煤层自身特征,井田内一层、四层煤和六层煤为较稳定煤层,全区较发育,煤层较厚,利用这一特点,也收到良好对比效果。

(5) 开采证实煤层对比可靠,经原通化矿务局砟子煤矿多年开采和本矿井残采证实,增加了煤层对比的可靠程度,全区煤层对比可靠。

8.4.4煤质特征

8.4.4.1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 (1) 煤的物理性质

煤呈黑色,似金属光泽,条痕为黑色、黑褐色,硬度1~3,以块状为主,粉状次之,煤的平均容重值:1号煤层1.24t/m3,4号煤层1.33t/m3,6号煤层1.36t/m3,属于高变质阶段。破碎后呈碎片状—粉粒状,煤质好—较好。

(2) 区内宏观煤岩类型

以亮煤为主,半亮型次之,光泽较强,仅次于镜煤,较脆易碎,内生裂隙较发育,密度较小,偶见贝壳状断口,均一程度较镜煤差,表面隐约可见微细的纹理,在煤层中,常呈较厚的分层或透镜状出现。

半亮型煤,光泽较强,煤岩组份主要以亮煤为主,次之为镜煤和暗煤组

第11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