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7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4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本文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2.(2016·8月浙江温州选考模拟,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Na2O+H2O===2NaOH △

B.2Fe(OH)3=====Fe2O3+3H2O 点燃

C.2Mg+CO2=====2MgO+C

D.CaCO3+2HNO3===Ca(NO3)2+CO2↑+H2O

解析 A、B、D项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均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中Mg为还原剂,CO2为氧化剂,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3.(2014·温州调研)下列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 A.C→CO2 C.FeCl2→FeCl3

B.CO2→CO D.H2SO4→BaSO4

解析 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故A、C发生氧化反应;B发生还原反应,D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4.(2014·江苏学考,15)我国古代就有湿法炼铜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反应为Fe+CuSO4===Cu+FeSO4。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e是氧化剂

B.CuSO4是还原剂

1

C.Fe被氧化 D.CuSO4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 反应中Fe是还原剂被氧化;CuSO4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 C

5.(2015·浙江台州第二次调研)关于反应3Cl2+6KOH=====KClO3+5KCl+3H2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

B.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是被还原的氯元素质量的5倍 C.3 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10 mol电子 D.KOH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解析 A项,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错误。B项,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是被还原的氯元素质量的1/5,错误。C项,3 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5 mol电子,错误。 答案 D

6.(2016·9月嘉兴选考测试,23)已知2Fe+2I===2Fe+I2,Br2+2Fe===2Br+2Fe

3+

2+

2+

3

。往含有FeBr2、FeI2的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滴加少量的KSCN溶液,溶液变

为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I、Fe、Br的顺序还原性逐渐减弱 B.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Fe一定被氧化 C.原溶液中Br一定被氧化

D.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还存在Fe

解析 根据还原性的顺序为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为:I>Fe>Br,通Cl2后首先反应的是I;其次是Fe,当加KSCN后变红可知I已反应完,Fe已开始反应。故选C。 答案 C

7.(2016·金华外国语学校3月模拟)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5Z2+8H2O ②2M+R2===2M+2R ③2R+Z2===R2+2Z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元素在反应①中被氧化,在③中被还原

2+

3+

2+

2+

2+

2+

2+

2+

2+

2

B.还原性强弱顺序为M>R>Z>X C.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R2>Z2>XO4

D.常温下能发生反应:2M+Z2===2M+2Z

解析 根据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Z2>R2>M,还原性顺序为M>R

3+

2+

2+

3+

3+

2+--2+

>Z>X,因而Z2能够氧化M,从而判断出C项错误。

-2+2+

答案 C

8.(2016·温州中学高二上期末)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若某溶液中有Fe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 A.Cl2 C.FeCl3

B.KMnO4 D.HCl

2+

2+

解析 反应①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FeCl3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FeCl3>I2,反应②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Cl2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Cl2>FeCl3,反应③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4为氧化剂,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KMnO4>Cl2,即氧化性强弱为KMnO4>Cl2>FeCl3,则某溶液中有Fe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

2+

2+

2+

而又不影响Fe和Cl,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除杂时能将Fe和Cl氧化,故选择弱氧化剂FeCl3来除杂而不影响Fe和Cl,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答案 C

9.(2016·嘉兴市高一上期末)氟气与2%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气体X。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元素占29.6%。则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气体是F3O2,它具有还原性 B.X气体是OF2,它具有氧化性

C.在F2与NaOH反应时,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还有NaFO生成

解析 X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元素占29.6%,则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4%,X为氟化物,

2+

3

29.6p.4%

X中O、F原子个数比为∶=1∶2,发生2F2+NaOH===NaF+OF2+HF,A.由上述分

1619析可知,X气体是OF2,故A错误;B.X气体是OF2,O元素的化合价可降低,它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C.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NaOH为还原剂,故C错误;D.F只有负化合价,不能生成NaFO,故D错误。 答案 B

10.(2016·绍兴一中高二上期末)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三价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同食”发生的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B.五价砷在维生素C作用下发生了还原反应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 D.可以推测砒霜中所含的砷元素化合价为+5

解析 A.根据维生素C的作用:将五价砷转化为三价砷来回答;B.氧化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C.五价砷是无毒的,三价砷有毒;D.五价砷是无毒的,三价砷有毒,砒霜的毒性即为砷元素的毒性。 答案 B

11.(2016·台州市高一上期末)已知:SO3+I2+H2O===SO4+2H+2I,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SO3,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肯定不含I C.可能含有SO3

2+

2--

2+

2-

2-

2-

B.肯定不含NH4 D.可能含有I

解析 溶液为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Cu,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溴水褪色,溶液呈无色,由于离子还原性SO3>I,说明溶液中可能含I,但一定含有还原性离子被溴单质氧化,则一定含有SO3;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SO3,一定不含Cu,可能含有I,由于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H4。 答案 D

12.(2015·浙江余杭联考,15)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润湿的KI-淀粉试纸变蓝.有关反应式为:O3+2KI+H2O===2KOH+I2+O2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2-

2+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