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几个数的排列

教法学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读一读

(1) 看图写数:2003 2040

(2) 读数:二千零三 二千零四十

(3) 你拨我写 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

(1)388,389, , ,392,393

(2)3260,6370, ,3290, ,3310

(3)5725,5825, , ,6125

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

活动三: 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 307 754 371 7594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 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故事引入

2、连一连

3、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

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

活动五:数学游戏 转一转,比一比

活动六:实践活动 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

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

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

第四单元 测量

第一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内容: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