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6 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

阅读平台 目的: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1 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 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4 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

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目的: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 (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一起介绍名人的小报。 (1)确定主题,选好题目

以“我们向您致敬”为大题目,根据本组准备的内容确定小的题目。 (2)发挥各组员特长,合理分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动脑。

7.把小组制作的小报向全班展示,并作介绍。进行评价。可评出最佳小报、最佳版面设计、最佳设计制作等。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肯定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发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写活动作铺垫。 8.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1)引导学生回顾办小报的全过程,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环节。 (2)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把这个过程和感受写下来。

文档

要求: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4)写好后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征求意见。再进行修改。

29《重阳节的传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重阳节风俗的由来,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现在哪位同学能背诵,并告诉大家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

在民间流传着关于重阳节来历的美丽传说,同学们想不想了解重阳节到底是怎样来的呢?板书:重阳节的传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认字和写字 (1)屏显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交流“妻、拜、瓶、侵、袭”这5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5个生字、3个词语;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四)语文实践活动:调查访问: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五)作业:写生字抄词,熟读课文

文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拜师学艺斩妖除魔纪念桓景 (二)深入研读

1.指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出示: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让乡亲们不再受害。 指读、评读:感受桓景为民除害的决心异常坚定。

2.默读第四自然段:还能从哪里看出桓景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结合学生汇报,出示重点内容。 出示: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山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鞋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桓景拜师学艺历尽了艰辛,可见他为民除害的决心多么坚定。] 出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终于见到了费长房,同时支持着他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能否把桓景怎样勤学苦练的补充具体?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读写结合,既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传说故事的写作特点,为本单元的习作打基础。从写作角度说,传说故事多半是口头流传的,要求便于记忆,所以多用反复、对比、重叠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情节在反复、对比中产生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学生在表达时不用告诉他们这些内容,能模仿上文去说就可以了。]

3.过渡:桓景一心为民除害,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又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4.学习第二部分:出示灯片

思考题:桓景是怎样铲除妖魔的,你有什么感受?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问题。 (2)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简单批注。 (3)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汇报,理解重点:

(1)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让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2)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心“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桓景奋勇除魔,毫不畏惧的精神,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学生对桓景为民除害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1.填空: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妖魔、为民除害。——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2.你喜欢桓景吗?说说为什么。可以用上“因为……所以……”。 3.说说家人、邻居是怎样过重阳节的。 (四)作业

1、把重阳节的传说讲给家长或别的小朋友听。

文档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3、推荐阅读《语文同步课本》中的民间故故事。

30

寓言二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启发学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

2、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翻开课本读寓言故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事。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