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详解 下载本文

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这样的结果。故C错误。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D正确。

13. 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可见为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为草原,故B正确。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地区一般植被以荒漠为主。故AC错误。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一般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故D错误。

【点睛】河流补给水源中,形成春汛的一般为积雪融水,形成夏汛的一般为降水或者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是最稳定的,有些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湖泊,河流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的地理位置及该湖泊中M点的湖底沉积物剖面。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M点的湖底粗颗粒沉积物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季节分别是 A.风力作用,春季 B.流水作用,夏季 C.海浪作用,秋季 D.冰川作用,冬季

21.近些年连续观测发现,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A.青藏高原风力减小 B.入湖水量逐渐增加 C.全球变暖,气温上升 D.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14.A 15.D 【解析】

14.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地理事物的分布来看,图示区域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力搬运作用使大量的陆地砂砾在冰面沉积,春季气温回升,湖泊解冻,冰面上的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沉积层;夏季流水搬运的粗颗粒泥沙在湖泊边缘沉积,细颗粒泥沙在湖泊中心沉积;冰川前沿不可能进入湖泊中心形成冰川沉积。故选A。

15.可知,粗颗粒沉积层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湖底粗颗粒沉积层的厚度逐渐变薄,说明风力侵蚀、沉积作用减弱。青藏高原的风力在短期内变化不大;粗颗粒沉积层厚度变薄最可能是生态环境改善,地面植被覆盖增加,风力侵蚀作用减轻。故选D。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

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反复进退 B.向南推进 C.位置稳定 D.向北推进 17.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河流流速减缓 B.河流流程加长 C.古湖泊面积增大 D.古湖泊距海变近 18.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人为垦殖 B.河流改道 C.气候变化 D.泥沙淤积 【答案】16. D 17. B 18. C

16. 根据材料提示,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则可知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不断向北推进。

17. 大规模的海退,则陆地不断向海洋推进,河流入海口不断向海洋推进,所以河流流程加长,湖泊距海变远,湖泊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对河流流速影响不大。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多,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人为垦殖、河流改道和泥沙淤积会影响湖泊的面积,但导致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化。

二、综合题。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为了治理与开发汉江,流域内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700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已于2014年10月通水。

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洛区西北部的秦岭南麓,主要流经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土石山区(河谷两侧有土状堆积物分布),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与汉江交汇于丹江口水库。全长390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7300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下图为“汉江流域等高线分布图”。

(1)简要说明丹江含沙量特征并分析成因。

(2)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 1957 年,之后一直受到泥沙淤积问题的困扰,而丹江口水库泥沙淤积较少,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引江济汉”为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设计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每年将从长江引100亿立方米水到汉江。简析建设“引江济汉”工程的主要原因。 【答案】

(1)特征:丹江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水量大、含沙量大,枯水期水量小、含沙量小)。

原因:丹江落差大,流域内有土状堆积物,再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雨季地表短时流量很大,侵蚀作用强,带入河道的泥沙多)。

(2)三门峡: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三门峡水库建成导致水流变缓,泥沙淤积严重;水库运行不当,排沙效果不佳。

丹江口水库:流域内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较小;各支流上游水库的修建,减少了丹江口水库的入沙量。 (3)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之后,汉江中下游水量大幅减少,对湖北中部、汉江沿线广大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给汉江补水就是为了缓解这些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河流的含沙量受到流域植被的保护状况,流域物质状态,流域气候、地形以及河流的冲刷力的影响。丹江流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由题目材料可知,丹江流经陕西、河南、湖北土石山区,河谷两侧有土状堆积物分布,加上人类活动对地表的破坏,以及河流落差大,雨季容易遭受流水侵蚀,河流的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第(2)题,水库泥沙淤积主要与流域植被保护以及水库本身的排沙能力有关,三门峡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加上水库运行不当,排沙效果不佳。丹江口水库流域内植被较好,河流含沙量较小;各支流上游水库的修建,减少了丹江口水库的入沙量。

第(3)题,引江济汉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南水北调对湖北中部、汉江沿线广大地区的生产和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都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吞吐型湖泊,高水位(20m)时湖区面积为4125km2以上,低水位(12m)时仅500 km2。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都阳湖湖滨地区湖陆风明显,7、8月尤其显著。

(1)说出鄱阳湖冬季水文特征。

(2)分析鄱阳湖“夏季一大片”的自然原因。 (3)分析7、8月鄱阳湖湖陆风显著的原因。

【答案】(1)湖水量少(水位低);含沙量小(水质清澈);无结冰现象(水温低或水温高于O℃)。 (2)夏季降水补给多;汇入湖泊支流众多,人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 (3)鄱阳湖7-8月水量大,湖面宽广,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显著;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风对湖陆风影响小。 【解析】

(1)湖泊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含沙量、结冰期、汛期、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冬季降水少,湖水量少(水位低);南方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水质清澈);冬季均温在0°C以上,无结冰现象(水温低或水温高于O℃)。

(2) “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反映出湖区水域覆盖面积的变化,可从降水量、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流和湖泊相互补给关系来进行分析。 “夏季一大片”自然原因: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位上升快。汇入湖泊支流众多,人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

(3)鄱阳湖7—8月为汛期,水量大,湖面宽广,湖区昼夜温差相对较小,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晴天多,陆地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水域和陆地热力差异显著增强,造成湖区和周围陆地白天和晚上不同时间段气压差异较大,所以,鄱阳湖地区7—8月湖陆风显著。同时夏季风的势力弱于湖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