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新闻思想探究
导言
新闻是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手段,我们把列宁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
本观点称为“列宁主义新闻观”。他的新闻思想也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考查列宁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还是考查列宁的新闻思想轨迹,都可以看出明显的层次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93年到1903年,这个阶段是布尔什维克的建党时期,所以我们也把列宁在这个阶段的思想概括为“建党时期”的新闻思想,列宁在这个阶段的新闻思想主要是对报纸作为集体的“组织者”的论述。
第二个阶段是从1903年到1917年,这个阶段是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夺权时期,我们把列宁在这个阶段的新闻思想叫做“夺权时期”的新闻思想,他在这一阶段的思想主要是关于党报的党性思想,这也是列宁对马克思新闻观中党报思想最直接的继承。
第三个阶段是从1917年到1924年,这个阶段布尔什维克已经夺取了无产阶级政权,开始了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无产阶级的政权建设,所以这个阶段的列宁新闻思想也叫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提出了新闻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工具的思想。
一 列宁新闻活动简介
1.建党时期的新闻活动
列宁最初的革命生涯就和新闻息息相关。1893年,已经是饱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列宁来到圣彼得保,在这里因为自己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修养,迅速成为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的领袖。1894年列宁写作了重要的文章《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者》,这篇文章经过马克思主义秘密小组的抄写并胶印,得到了秘密的出版。这篇文章的秘密传播对当时整个俄国对俄国的革命形势的认知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挽救了很多人迷途的思想,并借此机会大力地宣传了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1895年,列宁在瑞士日内瓦认识了普列汉诺夫以及“劳动解放社”的其他成员,在这里,列宁开始意识到了一份可以正常出版的报纸对于凝结革命力量的意义。于是,当年的秋天,列宁赶回圣彼得保,开始筹办一份秘密报纸,从而在这张报纸的旗下聚集起当时俄国最优秀的革命分子,并把一盘散沙的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来。
这份秘密筹办的报纸叫《工人事业报》,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机关报。列宁和他的战友们为这份报纸的筹备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列宁为创刊号撰写了《告俄国工人》的发刊词等一系列文章,但就在万事具备之时,沙皇警察逮捕了“斗争协会”的主要成员,创刊号的稿件也全部被查收。就这样,列宁试图以一份报纸聚集革命力量的计划失败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矛盾已经日益尖锐,预示着革命即将来临。但另一方面,作为革命领导者的社会民主工党的状况却极不符合当时的革命形势:虽然1898年社会民主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该党的成立,但是实际上社会民主工党却是一盘散沙,连最起码的党章和党纲都没有,更缺乏统一的领导。
面对这样的危险状况,列宁指出“我们认为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为此就必须把创办一个能正常出版而且同各地方小组有密切联系的党的机关报作为我们当前的目标。我们认为,社会民主党人应当把这个工作作为最近期间的全部活动内容。没有这样的机关报,地方工作仍然是狭隘的‘手工业方式’”1。列宁决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他远赴德国,和“劳动解放社”协商办报事宜。经过了长时间的协商和妥协之后,1900年 1
列宁:“为《工人报》写的文章:我们当前的任务”,《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
12月24日《火星报》终于在德国的莱比锡正式创刊,之所以叫《火星报》是取了普希金的诗句“行看星星之火,燃成熊熊之焰”的意思。
列宁是《火星报》灵魂人物,他不但是它的发起者和创办者,在报纸出版以后,他还亲自编辑每一部报纸,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火星报》编辑的理念在列宁的领导下很好地遵循了它作为社会民主党的凝聚剂的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火星报》的工作是宣传马克思主义,阐释革命的正确理论,统一党内五花八门的思想,为建立一个统一和团结的党奠定思想上的基础。
其次,《火星报》的第二个任务就是组织代办员网,为建党奠定组织基础。《火星报》所选择的代办员都是意志坚定、能力出众的革命者,他们奔赴俄国各地,建立代办点,这些代办点实际上就成为了当地革命分子的集散地,因此,通过代办员以及代办点的形式,《火星报》就把全国的革命力量有机地组织起来了。而且列宁还经常要求代办员提供稿件,从而保持和俄国的工人运动保持密切的联系。
最后,《火星报》的第三个任务就是制定党纲和党章,筹备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1年整整一年,列宁都把制定党章作为《火星报》编辑的中心任务。在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妥协后,党的纲领草案基本成形,并在1902年6月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之后,列宁又撰写了大量的文章阐述了党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并解释了党纲中所采用的革命策略。《火星报》对第二次党代会召开的筹备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鉴于《火星报》的卓越成就,在这次会议上《火星报》成为了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
2.夺权时期的新闻活动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党最终分裂为两个派别:“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前者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后者则信奉“修正主义”、“机会主义”等错误思想。由于孟什维克的操纵,列宁于1903年底退出了《火星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带领着布尔什维克进入了艰难的夺权时期。
(1)从《前进报》到《新生活报》
列宁深信布尔什维克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为了继续和孟什维克以及一切悖理马克思主义的派别作斗争,他深刻感到布尔什维克首先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舆论阵地,他在《给同志们的信》中写道:“没有自己的出版机关,多数派就根本不可能自立……扩大自己的出版机关和组织自己的运输机构的任务,已经迫切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了……我们这样做完全符合国内大多数布尔什维克的愿望,完全符合我们在党内斗争中所采取的行动”1。 于是,1905年1月4日,布尔什维克自己的机关报《前进报》在日内瓦创刊。《前进报》扬弃了原来《火星报》作为全党报纸时所必须作出的妥协,更加革命,更加彻底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火星报》相比,《前进报》最大的任务不是为了建党,而是阐释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立场,他的角色是进行党内斗争的舆论工具。 《前进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在列宁的领导下很好地代表了布尔什维克的立场,阐明了革命的真理,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被排斥的时候,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虽然它只出版了18期,但对于布尔什维克的斗争却起到了非凡的意义。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再次创办全党的机关报——《无产者报》,它于1905年在日内瓦创刊,再次由列宁负责编辑工作,因此《前进报》停办。
由于革命形式的不断高涨,专制政府被迫作出了一些让步,所以“我们党的活动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集合、结社、出版自由已经取得了。”2于是,在国内创办一份合法报 12
《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第517页。 《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第10页。
纸就势在必行了,1905年11月2日,《新生活报》在圣彼得保创刊出版,从11月8日开始编辑工作由列宁主持。利用《新生活报》列宁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阐述了无产阶级在第一次俄国革命中的任务,此外列宁还阐述了新闻出版物的党性问题,如《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就是最著名的文章,它发表在该报的第12期上。
除了《新生活报》外,布尔什维克利用沙皇的让步还创办了《浪潮报》、《回声报》等一系列党报。但这些报纸的革命呼声还是不为沙皇政府容忍,不久之后都被查封了。
(2)《真理报》
《真理报》是在布尔什维克的整个夺权斗争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报纸。
当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结束以后,俄国又迎来了革命的高潮,针对这一现状,工人阶级急需一份通俗的报纸来指导和宣传自己的革命运动。于是,《真理报》根据这种需要于1912年5月5日于圣彼得堡创刊,从创刊之初到1914年,列宁主要是在思想上指导它的编辑工作,确保了《真理报》的革命性和党性。1914年6月,在第一次大战爆发前夕,因为内忧外患的严重局势,沙皇政府查封了《真理报》,列宁复刊了《社会民主党人报》以及创办了《共产党人》杂志暂时代替了《真理报》的宣传作用,列宁利用这些刊物阐明了布尔什维克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指出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的战争,布尔什维克和工人阶级不应该支持这种不义之战,相反要利用沙皇政府在无暇内顾的时机下,采取必要的行动推翻其统治。通过这些宣传和论述,列宁和孟什维克在日俄战争期间采取的相同的“护国主义”立场进行了论战,为最终的革命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1917年,彼得堡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二月革命”的结果使得俄国国内出现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政权和工农苏维埃政权,前者宣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举动暴露了它发动的本质,于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决定再次发动革命,推翻这个发动政权,它指出“准备在革命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胜利,现在主要的事情是办报,把工人组织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中去…..”1《真理报》借此时机复刊。
3月,在瑞士的列宁为《真理报》撰写了《远方来信》共五封,分析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现状,指出“二月革命”标志着俄国革命第一阶段的结束,革命已经过渡到了第二阶段。4月,列宁回到彼得堡,开始直接领导《真理报》的工作,4月7日,列宁在《真理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表明了对待“临时政府”的不支持态度,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七月事变”使《真理报》被迫转入地下,并改名为《工人之路报》,开始宣传武装起义的方针,它按照列宁的指示,既对武装起义起到了鼓动作用,又没有泄漏起义的计划。1917年11月9日,《工人之路报》改名回《真理报》,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3. 建设时期的新闻举措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俄国国内百废待新,问题重重,千头万绪,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兴的无产阶级政权恨之入骨,必要千方百计灭之而后快。就在这样内有外患的情况下,作为国家领袖的列宁尽管日理万机,仍然对新闻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首先把新闻工作列入所有重要会议的议程。历史条件的转变必然要求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职能和方式发生切合实际的转变,但是新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这种转变应该怎么实现?这些问题都是十分重大的,所以,列宁要求在每次重要的会议上,都要把新闻工作作为巩固和建设新政权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不论是党的中央委员会,还是党的代表大会,新闻工作都是讨论的重点对像。 1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第288页。
其次,为新闻工作制定相应的法令。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对新闻工作进行协调和统筹,在坚定不移地坚持报刊的党性原则的前提下,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法令来规范报刊的日常工作,“1917年11月10,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三天,列宁就签署了《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1。接下来,又制定和签署了《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和《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等一系列法律条文,使得新政权下的新闻工作有迹可寻。
再次,大量创办新的报刊,大力发展无线电广播事业。为了丰富无产阶级的文化生活,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摇旗呐喊,列宁大力支持创办新的报刊,“从资金的分配来看,用于工人出版社和报社的拨款,乃是‘最大的一项’”2。到列宁逝世的时候,已经基本上建立起了颇具基础的全国性报刊网。
当时,无线电广播作为新兴的媒体也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列宁称广播是“没有纸张和距离的报纸”,为了让“整个俄罗斯都可以听到莫斯科当天出版的报纸”3,列宁指示一定要加速进行无线电广播网的建设。尽管在协约国的干涉下,苏维埃政府还是克服种种困难,于1922年5月27日建成了莫斯科中央无线电电台。
总之,在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始终对新闻工作刮目相看,因为他深刻地意识到了新闻工作在政权巩固和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列宁每天上午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报纸,他一刻也离不开报纸”4。他制定的一系列新闻工作举措和新闻法令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新闻工作的协助下,新兴的苏维埃政权打败了协约国的干涉,巩固了革命的果实,而且还初步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 列宁的新闻思想
1. 报刊是集体的“组织者”
“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5,这句著名的论断可以说是列宁在整个建党时期对于新闻工作的最好总结,也是他在这个阶段的新闻思想的核心。列宁在创办《火星报》之前的革命新闻工作生涯期间,他不但清楚地知道报纸的宣传和鼓动对革命所能起到的作用,而且他已经逐渐意识到报纸在凝聚革命力量上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列宁关于报纸是集体的“组织者”这一创新思想的萌芽阶段。在创办《火星报》的具体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丰富了这一思想。报纸作为集体的“组织者”这一论断具有丰富的含义。 首先,建党的切入点就是创办自己的报纸,报纸的使命就是建党。
一方面,19世纪末,机会主义思潮在国际无产阶级内部泛滥,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合时宜,需要修正,因此产生了以波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分子”,这些思潮极大地影响了俄国的社会民主党人。另一方面,社会民主党内部对俄国的革命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民粹主义、修正主义以及经济派的流毒正损害着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战斗力。因此列宁认为要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党,首先必须保证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列宁指出“我们不打算把我们的机关报办成一个形形色色的观点简单堆砌的场所,相反,我们将严格按照一定的办报方针,一言以蔽之,这个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6
列宁之所以如此看重报纸对于党的凝结作用还因为当时社会民主党的特殊处境:社会民主党在沙皇的专制政权下是没有政治自由的,他的集会和任何其他形式组织活动都是被严格 12
吴廷俊:《马列新闻活动史和新闻思想》,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79页。 吴廷俊:《马列新闻活动史和新闻思想》,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77页。 3
同上,第323页。 4
吴廷俊:《马列新闻活动史和新闻思想》,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91页。 5
《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页。 6
列宁:《<火星报>编辑部声明》,《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