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1、家家把耳朵贴在一根长为200m的充满水的钢管一端,另一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家家能听到几次响声。 答案:可以听到3声。有的同学会错误的认为有回声。回声是在原地听到,而本题的条件是在另一端。 程序 回顾乐音的特征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 音色。 教 学 过 程 教师引导: 谁能告诉我,怎么区别一个乐器,比如小提琴发声时有什么特征? 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的音色变化。 学生归纳:1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1s振动的次数。2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3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本节内容为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用手边的器材如刻度尺做一些小实验验证以上结论。注意在实验中影响结果因素较多时应控制变量。 指导学生探究活动: 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可以发出声音,其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介绍: 玄乐器:发声体 琴玄 音调高低与琴玄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有关。一般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 管乐器:发声体 空气柱 音调高低与空气柱的体积有关。空气柱体积越小音调越高 学生猜想:1、皮筋的长度2、皮筋拉得松紧程度 学生同座位两人合作实验:如图。注意讨论实验中应该控制的因素。 实验结论: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拨动时发出声音音调与皮筋长度有关,长度越短,音调越高;与皮筋拉紧长度有关,拉得越紧,音调越高。 说明:实验器材简单,操作方便,探究程序全,结论易于得出,可以对知识、探究能力两方面训练。 例:向水瓶中冲开水时音调和响度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情况? 学生:空气柱变小,音调变高;振幅变小,响度变小。 巩固练习
程序 教 学 过 程 回顾噪声: 令人厌恶的噪声。 两种分类方法:1、物理学角度 、2环保角度(重点) 噪声的控制。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1影响人的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2声音的等级。知道50dB 70dB 90dB的环境对人的影响。3噪声的控制: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学生练习:手枪上的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教师外噪声大,同学们关好门窗后继续听棵,知识在 中减弱噪声的。 说明:本节内容为识记。要求能和生活中的现象紧密结合,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复习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不同? 学生总结: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频率大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特点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集中能成像等。应用有B超 雷达等。频率小于20Hz的是次声波。次声波传得远,可以绕过障碍物。地震海啸等能够引发次声波。 我们复习了有关声音的物理知识,请同学们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结构: 交流学生写的知识结构图。 说明:本节内容为识记。提示学生超声波也是声音。速度为340m/s与光的电磁波加以区别。了解超声波在生活中的运用。 布 置 作 业 见灯片 板 书 设 计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速度 4、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怎样。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 响度 音色 6、噪声 两种分类方法:1物理学角度 2环保角度(重点) 噪声的控制 教 学 后 记 本节课复习应注意这部分知识的全面性,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有知识的重温和探究活动,题目选择精当,教学效果比较好。
九年级复习教案
课 题:光现象(一) 课 型 复习课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复习关于光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讨论人眼能够看到自然设 计 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原因分析,体会到光现象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如光的色意 图 彩与物体的颜色,了解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与紫外线的特点和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会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复习关于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理解物理上的影和像的含义,理解实像与虚像的判断方法。 了解光的热效应,直到光的色彩和颜色的基础知识,了解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教 学 通过学生梳理归纳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复习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目 标 识的复习要求。 在相互讨论与复习过程中,形成对光的一些基础知识的认识,并能加以辨别和运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 具 准 备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复习与运用 光源、投影仪、三棱镜、三色玻璃纸、硬纸板等 教 学 过 程 程 序 内 容 请同学在课前把中考指导书上的知识框架整理好,能够自己整理归纳知识点。把“学法指导”部分的6个问题预习一下,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把不理解的部分整理出来,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整理本章的知识框架,说一说,你知道光现象的哪些知识点? 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整理结果展示出来。 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本章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整理,没有整理出来的,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让学生的预习情况得到认可。 课前准备 一、复习整理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