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畲族自救之路-吴嘉其 下载本文

在石中坚教授看来,书记雷书生被抓,除去贪污的理由,也有其他村子内部个人的恩怨。村中富人雷仁广需要在村里建别墅,雷书生觉得破坏了村子的整体风貌,给与阻挠,因此得罪仁广,雷仁广便耸动别人揭发他。

如今,李工坑村的文化祠大门紧闭。里面的摆设,只有在一楼墙壁上惨淡挂着复制的“祖图”还有一些招兵节活动的照片。偌大的空间,空荡荡的文化,不得不让人惊叹,又是一个形象工程。

民族宗教局民族科的曾科长,认为“兴建文化祠,开始建之后就需要有长久的规划,需要细细斟酌,慢慢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这就关系到领导班子的问题还有现在畲族文化的现状。

石中坚现在忙着升职成为教授,需要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答辩,为此写的论文就是关于畲族。除此,他还是所在学院唯一一个会看“China Daily”的老师。因为研究畲族,石中坚和雷楠成了好朋友,他们一样谨慎而好客。

“你看啊,要是在深圳欢乐谷那里唱畲族民歌,表演招兵节,得多受欢迎啊!”石中坚说。

潮州文化研究中心的张家庆主任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畲族面临的困境,关键在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包括山地、文化和新鲜的空气,都可以用来转化成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某些畲族人,有些“暴富心理”,小富易安,地方政府也不太重视,缺少规划。

他举了个例子,早年他所在的单位对口扶贫山犁村,结果给山犁建了一座图书馆,买了很多书。

“村里面都是些老人和小孩,他们看得懂这些书吗?你应该针对年轻人啊,年轻人才是畲族的希望啊。”张家庆认为这些扶贫政策形式大于内容,应该增加畲族自身的造血功能,比如有针对性的培训一些畲族的年轻人,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拨款,发大米,食油等。

2006年潮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谢锦澍还是潮州市政协委员,那时他就开始写提案,觉得应该抓好少数民族发源地这个品牌,建设独特的畲族建筑群,可以参照藏族的布达拉宫。他还认为需要政府牵头,引进投资,文化旅游才是畲族村落脱贫致富的王牌。

“村子应该保持自己的原生态,而不是过度破坏”,谢锦澍说,“打造旅游

文化,在景区进行表演,卖茶,同时可以产生大量的家庭旅馆,带动茶叶产业是一项可以长远发展的路线。”

谢锦澍反复强调,我们应该把畲族文化作为潮州的一张名片。特别是近年来潮州市提出“文化兴市”的口号,强调打造一座文化名城。

实际上,部分畲族村落已经在开始布局这种文化产业,饶平县蓝屋畲族村则走在前列。

蓝屋坐落于饶平县,村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现在全村有420人左右。2013年蓝屋成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被潮州市作为一个重点开发的旅游区,为此潮州市政府还制定了《蓝屋畲族村民族特色村寨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和《畲族村民政局保护与改造方案》。

这个项目将持续三年,国家每年会给蓝屋村60万元的资金辅助,潮州市政府希望通过饶平的畲族文化、特色村寨——泰华楼为基础,连接饶平的革命根据地、爱国教育基地,串成一条线,打造旅游品牌。

曾科长则反复提及潮州市的一些领导很重视这件事情,包括要与饶平县政府合作,先是第一步维修加固泰华楼,搭建表演台,组成表演队,表演畲族舞蹈。最基本的就是先设置路牌路标,这些都是现在在办的。

“文化这些东西,我们还是需要成立文化研究的调研小组,跟旅游部门等等多个部门相互合作”,曾佩玲说,“沟通要沟通好,要相互开展起来,就可以做好”。

另外,潮州市民族宗教局还打算联合雷楠先生,录制畲族民歌,制成光盘。之后,他们会发给畲民们,同时还会开设这方面的培训班。在曾佩玲看来,有了实质的声音,畲民们学起来会更方便一点。

只是,这是一个“焦急”的时代,当把历史、文化作为产业进行经营的时,难免会涌现出很多问题。越来越多文化在经济的冲击下变得支离破碎,如何在商业中保留文化的纯粹性成了不少人纠结的根源。

如何让文化如同那一本本族谱一样,得到安存;如何让畲族的人能够凭之上涌,撬开上帝未来得及打开的窗子,是以后畲族人需要摸索的道路。

人物特写文章:

老歌王的畲歌

时钟指标指向十一点,雷楚良把电饭煲的按钮打上,里面蒸着白饭与一碟菜。每天的三餐,雷楚良都是由这个电饭煲来负责,时间到了,热上便开始吃饭。

雷楚良今年要80岁了,瘦瘦高高的身体依旧很硬朗。他是凤凰山畲族公认的“歌王”——原生态畲语歌谣的歌唱者。谈笑间,老歌王穿上畲族服饰,把眼睛睁得又圆又亮,唱起歌来声音清脆爽朗:

“凤凰山上日头红, 山明水秀好地方, 东西南北汉地间, 西面八方唱不完。”

偌大的山间,瓦屋散落的李工坑村,老歌王在唱歌。

雷楚良住的是父辈留下来的老式混凝土房屋,一眼见底的房屋空间不大,没有现代房子曲曲折折的构造,却收拾得干净舒服。一张旧式木床,两张长木桌,一个柜子,墙壁上挂着一个2009年畲族景宁自治区的纸袋子与一个旧式二胡。墙上的二胡已经积了不少灰尘,拉起来吱吱作响,光线下,灰尘随着震动飞散。

一个人过日子是这位老人每天的必修课。老伴前几年走了,儿女和孙子都在外面工作。他与这个村子里的大部分中老年人一样,安静地守着李工坑。老歌王每日的消遣,大概就是出去晒晒太阳或者穿上那套收藏的服装唱唱歌、拉拉挂在墙上的旧式二胡。

雷楚良年轻的时候,曾四处奔波希望恢复畲族传统的“招兵节”。2008年,招兵节成功申请成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一次举办的时间是2011年,各村派代表来李工坑村参加。然而,招兵节目前也同样受到了资金困难的限制。

作为凤凰山畲族村仅存的一位老歌王,在2009年,雷楚良曾经参加过浙江景宁自治区的“三月三”对歌节,那时的雷楚良是参与比赛的歌手中最年长的一位。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是那种发自大山的原始歌谣还是让很多人记忆深刻,“老祖宗的感觉”。

“三月三”是全国畲族人重大的节日之一,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区对歌节办得隆重,近几年更甚。凤凰山畲族人参加对歌节的比赛始于2009年,老歌王首年

没有拿到名次,带队的人便有了经验,往后的比赛专由其他年轻的汉人学会歌谣去参与比赛,这几年取得了“两金一铜”的好成绩。不知是因为对歌节越来越大型或是其他原因,今明两年相关负责人表示未再获邀参与比赛。

雷楚良曾经教过两名女徒弟,只是后来女徒弟相继嫁人,搬离了李工坑,便也无果了,儿女和孙子对这些不感兴趣。记者问雷楚良,畲族歌谣没有人继续唱可惜吗?老歌王怔了一会,再问便是低头不语。

潮州文化馆的陈馆长,回忆起自己和雷楚良去浙江参观畲族服饰博物馆时,老歌王指着墙上挂着的一件畲族服饰,“这件衣服我母亲曾经穿过。”

这不禁让人怅然,时间正在剥夺凤凰山畲族人的文化与记忆。没有文字的畲族,语言和歌谣是他们的“活化石”,只是这一切也在渐渐被遗忘。80岁的老歌王,闲来无事时也许会再取下墙上的衣服唱一首山歌,歌声回荡在山明水秀的凤凰山,可惜,无人与他对唱。

“招兵节”与蓝师公

“东宫东殿、南宫南殿、西宫西殿、北宫北殿、中宫中殿游仙走师神敕符??”身披道士服,头戴道士冠,手或拿龙角或音磬,嘴角念念有词,眼睛灼灼有神——这是法师蓝金炮在做法事,应隔壁村邀请。

蓝金炮,凤坪村畲族人,年近七旬。凤坪村坐落于海拔870米的凤凰山上,是梅州市唯一的畲族村落,蓝金炮的房子就在村子口,三层单栋,简洁干净。

蓝金炮是世袭法师,到他这正好第十五代。在凤凰山里,蓝家这一脉是畲族仅存的一脉法师。畲族人称法师为“师公”或“畲公”,这源于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相传远古时期,“驸马王”盘瓠往番邦取番王头时,被番兵追赶到海边,得到神兵的帮助,才安然返国。人们为了纪念自己的始祖,感谢神兵,每三五年举行一次“招兵”,以招请神兵,庇佑畲族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请神、奏文书、开路、招兵、赏兵粮、坐楼台、谢神,这是“招兵节”的七大段仪式——细分为复杂的三十项。“招兵节”的举办需要完整的三天两夜,蓝金炮便是“招兵节”的主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