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课改精神常识学习一百问 下载本文

007问:如何理解二期课改中两个继承问题?

答:两个继承,是指课程的基本设计思路将继承上一期课程改革的两个经验,即在课程理论指导上,坚持不走“儿童中心”或“社会中心”或“学科中心”的某一极端,而是寻求均衡、注重以学生的素质为中心;在课程架构上,坚持不搞某一种课程一统天下,而是由若干种课程相结合,形成“板块”结构。

传统上,课程编制的基本理论主要是上述的三种。“儿童中心论”主张课程应根据儿童的需求而呈现千差万别,课程就是让儿童自己去直接体验与经验,不必事先设计。其优点是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注意了让学生直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学得比较活泼;而缺点是忽视了人类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与文化遗产,课程的效益不高。

“社会中心论”主张课程应直接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计,可以按社会的分工来编制不同课程。其优点是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拉近了课程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基础知识的系统结构比较薄弱,也忽视了儿童的发展需求与学习心理。

“学科中心论”主张课程要按科学(学术)的分类设计成有层次、有系统的学科体系编制课程,让学生得到系统性强的知识,为科学整体的发展打好基础。其优点是重视了对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和间接经验的直接继承,学生获得的知识基础比较系统扎实,而缺点是忽视了知识生成的体验,学生学习负担也重。

“一期课改”将这“三论”作为课程三角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重心就是“素质”,称之为均衡兼顾的“素质中心论”,这是迎合时代对课程理论的新发展,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得到继承。

008问:课程改革的三个发展是什么?

答:三个发展,是指对课程理念的发展,是相对“一期课改”的发展,这就是由“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到“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由“素质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基础学力”到“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009问:课程改革的四个突破是什么?

5

答:四个突破,主要是指对课程结构的突破。主要包括:建立了以功能立意和多维度交互的课程结构;增强了课程方案的弹性、扩展了课程的选择性、加强了学校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强化了课程的实践功能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010问:二期课改中教师必须更新的三个观念是什么?

答:第一、教师角色必须重新定位:变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和知识的灌输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第二、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自我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备课的重点要备学生,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第三、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要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呼应、教学互动的局面。

011问:二期课改中的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答: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根本改变重教法而轻学法的状况,使学生真正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本来应该让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于“鱼”,更应该授之于“渔”。其次要给学生的创新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改变过去全部由教师包揽教学的局面,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在开放、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第三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综合素质、学力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的情况,让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在学力方面做到迁移,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与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提高学生实践运用的能力。在学法上做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观。第四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教师应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应重视挖掘和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努力使教学与教学环境达到“动态平衡”,并不断地推

6

陈出新。在教学环境的运用中,教师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中应注重学生的学法。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改进,教学形式的变化,师生、生生交往水平的融洽程度,都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012问: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三大要义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和主动地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朱开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它着眼于发展,认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

013问:如何理解素质教育中的学生的主动发展?

答:主动发展既是一种个性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认为,由于人的个体先天素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主动发展,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知识经济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又一特殊要求。经济学家告诉人们,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已经成为设计人员在工作间里的创意竞争,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个性化的产品离不开个性化的人,个性化的人离不开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授之以渔”,教会他们终生学习的本领。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及时开发有潜能、有才华的学生,使他们具备不断

7

创新、不断发展的竞争能力。

014问:上海课程教材改革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整体期望是什么?

答:上海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德育为核心,着眼学生品德与人格的完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形成探索、批判、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个性与特长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可具体细述如下: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民族自尊心,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有理想,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有文明行为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有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和较宽广的国际视野。

(2)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懂得学习方法,具有学习能力及相应的实践技能,有运用语言和其他形式进行正确表达及交流交往的能力,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自党性,能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台;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3)具有健强的体魄,有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自我保健的习惯与能力;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自我调节心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能自觉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初步的选择学习的能力,逐步完善个性、发展特长。

(4)具有一定的艺术知识、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相应的审美能力。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特点,使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不同要求层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5)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实践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基本技能和技术思维能力,热爱并能参与多种劳动,具有自觉的劳动习惯、良好的劳动行为,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社会职业观念,初步树立创业意识。

015问:什么是素质教育的TQC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