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代商品广告类型与形式 下载本文

设十千脚店立式灯笼广告,不仅设计制作精致,且有木栏围护,既起到照明作用又具有防火功能。《陆游集·剑南诗稿》卷三一《郊行夜归书触目》中有“青帽红灯卖酒垆”诗句,可见灯笼广告多用于酒楼、客栈,且对后世广告影响深远。 2,实物广告

实物广告,始于商品交换之始。到了宋代仍有应用,且其应用手法更为多样。实物广告到了宋代主要有以所卖之物以为标识和与所卖之物有一定关联或隐喻关系的实物为标识两类。以实物为标识的有:北宋汴京“诸门纸马铺,皆于当街,用纸兖叠成楼阁之状”,摆放店前以为广告。“名家彩帛铺堆上细匹段,而锦绮缣素,皆诸处所无有”,也是以“堆上细匹段”做实物展示广告。南宋都城“自五间楼北,至官巷有御街,西行多是上户金银钞引交易铺,仅百余家,门列金银及见钱,谓之‘看垛钱’。”这里的“看垛钱”也是实物广告的一种,摆放“看垛钱”一方面向顾客说明了铺子的性质,另一方面向客户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宋人李嵩的《市担婴戏图》和苏汉臣的《货郎图》,细致描绘了货郎货担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反应了当时货郎走街串巷才情景。这里货郎的货担及所贩卖的货物也是一种实物广告。以与所卖之物有一定关联或隐喻关系的实物为标识的有:《容斋续笔》卷一六《酒肆旗望》中有介绍“酒肆外悬挂酒葫芦、瓶、瓢、标帚杆”以为标识。古人曾用“扫愁帚”作为酒的别称,五代南唐李煜《中酒》中也有“莫言滋味恶,一帚扫闲愁”的诗句。故有的酒肆则在店门前悬挂扫帚杆喻示此处有酒。 3,吆喝广告

吆喝的叫卖形式,自行商、坐贾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可上溯至春秋。但自春秋至隋唐,吆喝的形式没有太大的变化,多沿街叫卖或吹奏乐器以招揽顾客。及至两宋,则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市声艺术,形成抑扬顿挫的歌调,配以唱词,开始赋予市井吆喝以艺术性。《事物纪原》曾记“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相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间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市,又谓之吟叫也”。7这种广告形式由俗而雅,既美化了商业宣传,又丰富了文化娱乐。

宋代的吆喝广告分为口头吆喝、乐器演奏、吟叫三种。简单的口头吆喝,宋代文献也有记录,如《梦梁录》卷六《十二月》“市间及街坊叫买无色米食、花果、胶芽饧、萁豆,叫声鼎沸。”卷一三《夜市》“夜市时更有术人高喊‘时运来

时,买庄田,娶老婆’”招揽生意。

以乐器为广告招揽生意在当时也很普遍,卖酒的吹玉笙、弹管弦;如“喧哗古都市,沽酒吹玉笙”、“万户管弦春卖酒”等。买糖的则吹箫,如“草色引开盘马地,箫声崔暖卖饧天”。《梦梁录》记载“绍兴年间,卖梅花酒之肆,以鼓乐吹《梅花引》曲,破卖之”。《岁时杂记》也有“汴京卖百货饮食之人,凡卖必鸣鼓”。又有走街串巷摇铃治病的游医、小手工业者则敲打器物沿街叫卖,如磨剪刀的摇晃用铁片串成的铁册子。南宋临安“在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竟成为街头一景,引人驻足观看。

吟叫广告则由吆喝广告利用音律敷演成歌词,唱以招揽顾客。《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梁“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陈著有“买花声、卖花声,识得万紫千红名,与花结习夙有分,婉转说出花平生”。南宋范成大诗序云:“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梦梁录》杭州早市卖各种食品菜蔬的“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这些诗词、文献所描述的吟叫之声甚适、殊可人意都反应出了吟叫广告的悦耳和艺术性。 4,标记广告

标记广告主要是在商品上做下制作人或店铺的名字、字号,以作辨认。个人以为标记广告的雏形源于早期的“物勒工名”制度,当时主要用于监控产品质量,防止工匠以次充好。后来则发展成名店名家在商品上做上自己的字号、名字防止与别家混淆。如郭祥正因得到古墨李廷圭墨而详细记叙其形貌:“箧中尝秘上赐墨,紫金泥印双脊虬。名题廷圭姓氏李,此物未省何年留”。《夷坚志》记载,蜀“阆中人蒲大韶,得墨法于山谷,所制精甚,东南士大夫喜用之。”其墨曾进于皇上,并自题为“锦屏浦舜美”以为标记。可见在自己的产品上题名留字以作标记的做法由来已久。

宋代的标记广告,多见于当时刻印在书上的书铺堂号广告。如浙江钱塘人陈起刊刻的《江湖集》、岳珂的《棠湖诗话》等均在书末页刻有“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铺印”。建安余氏书铺名“勤有堂,其刻印的《古列女传》书末署有“建安余氏靖安刊于勤有堂”字样。 二,宋代以来的新兴广告

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和市场竞争过程中,宋代广告形式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欢门、彩楼等新装饰形式的采用,印刷广告的出现,整体性广告和动态广告的产生等几个方面。 1,欢门、彩楼

欢门、彩楼是当时酒楼常用的装饰,用于营造气氛、迎客入门、装饰门面。欢门、彩楼首先出现在汴京酒楼,随之各地酒楼、食店、茶肆无不争相效仿。《东京梦华录》也有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斾相招,掩翳天日。”如瓠羹店“门前以枋木及花样启结缚如山棚,上挂成边猪样,相间二三十边。进里门面窗户,皆朱绿装饰,谓之‘驩门’”。此处“驩门”亦做“欢门”解。

欢门、彩楼的装饰,也会随着节气、节日的变化而变化。如汴京酒楼在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酒楼,花头画竿,醉仙酒斾。”重阳节时,都人皆赏菊,“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可见在当时商家就有利用节日促销的广告意识。 2,印刷广告

宋代印刷术的发展,使中国古代广告取得了新的进步:印刷广告的出现。印刷广告扩大了商品信息的传播范围,为信息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当时的印刷广告主要有附印在书籍后面的文字广告和广告画两种。 附印在书籍后面的文字广告

北宋中叶以后,印本书逐渐取代写本书,成为书籍流通的主流。书商的广告意识进一步增强,两宋书业广告发展迅速。当时的主要广告手段有在书上刻印书铺堂号和在书末刻印刊刻时间、地点、刊刻人、书籍价钱、书目预告、刊刻水平等。 在书上刻印书铺堂号的有浙江钱塘人陈起刊刻的《江湖集》、岳珂的《棠湖诗话》等均在书末页刻有“临安府棚北大街陈宅书铺印”;建安余氏书铺名“勤有堂,其刻印的《古列女传》书末署有“建安余氏靖安刊于勤有堂”字样。在书上

刻印书铺堂号和在书末刻印刊刻时间、地点、刊刻人的有,宋刻《诚斋先生四六发遣膏馥》目录后刻印:“江西四六,前有诚斋,后有梅亭,二公语奇对的,妙天下,脍人口,孰不争先睹之。今采二先生遗稿灱于急用者绣木一新,便于同志披览,以续膏馥,出售幸鉴。”还有的在书末刻印介绍刊刻底本、刊刻水平,如建阳龙山书院刻的《挥麈录》后面刻曰:“此书浙间所刊,止前录四卷,学士大夫恨不得见全书。今得王知府宅真本全帙四录,条章无遗,诚贯世之异书也。敬三复校正,锓木以衍其传,揽者幸揽。龙山书院谨咨。”还有的宣传刻印质量:“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宋六郎家,现寄居于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史书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澡鉴,绍兴壬二十二年六月旦日。”

还有一类印刷广告,是当时的广告画。其代表是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铜板雕刻印刷广告画。铜版宽12.5cm,高13cm,上方雕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标题,中间是“白兔捣药”图案。图案左右两侧分别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是广告文词。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既有店铺标记,又宣传了商品的质量和售卖方法,信息量较大。刘家广告比欧洲出现的第一张英文印刷广告早了四五百年。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宋代杂剧《眼药酸》广告画,画面由两个身穿戏装的演员组成,一人用手指着右眼扮演眼疾患者,另一扮演卖眼药的头戴高儒巾,身穿长袍,肋下挂一布囊,其巾、袍、囊、身上都画满了大大的眼睛。(注:宋代称读书人为酸。该杂剧反映了两个读书人买卖眼药的故事。见《武林旧事》卷十。)形象夸张,主题突出。另有嘉定时期刻的万柳堂药铺的仿单铜版,为正方形,花纹间刻“万柳堂药铺”五字,一图有“气喘”、“愈功”数字;另一图画二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