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七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探究 下载本文

生理学实验报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六-七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探究

? 介绍

一、

背景信息

神经是由神经纤维聚集成束的构造,而神经纤维本身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神经元的细长突出,负责传出神经讯号)外被神经胶质细胞所形成的髓鞘包覆而构成。每一条神经的外部都被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所包覆,称为神经外膜,其内亦包埋了提供营养的血管。神经内的神经纤维被神经束膜分隔为数个神经纤维束。每个神经纤维周围亦有神经内膜包覆。神经外膜内包埋的血管分支通过神经束膜,在神经内膜形成血管网。神经内膜亦具有淋巴管。[1]

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2]

神经在一次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也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而后才恢复正常。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时期。[2]

不应期的长短对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可兴奋组织(细胞)的不应期长短是不尽相同的。神经细胞的不应期一般较短,这是为了能较快地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和传导信息,以使机体及时做出反应;而心肌细胞的不应期较长,这是为了使心肌在每一次收缩后有足够的舒张休息的时间,防止心肌过度紧张疲劳甚至出现强直收缩现象而危及机体。[2]

神经干受到有效刺激兴奋以后,产生的动作电位以脉冲的形式按一定的速度向远处扩布传导。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传导速度(V)不同,并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内阻、有无髓鞘、温度等因素。[2] 二、 观测项目

1. 神经干动作电位

在神经干刺激位置的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如图5-1),如果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麻醉或损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单相动作电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产生的。[2]

图5-1 神经干双向电位记录法

神经干的双向动作电位有波幅、波宽等参数,神经对刺激的反应具有兴奋阈值、最适刺激和潜伏期等参数。其中,波幅指动作电位的最大值;波宽指动作电位延续的时间;兴奋阈值为能够使神经干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最适刺激是能够使神经干产生最大刺激的最小刺激强度;潜伏期指发出刺激到开始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 2. 神经兴奋的不应期

为测定神经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采用双脉冲刺激。可预先给神经施加一个最适刺激,

2

生理学实验报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引起神经兴奋,然后按不同时间间隔给予第二个刺激。检查神经对检验性刺激是否反应和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变化,来判定神经组织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以两个刺激间隔测出神经干的不应期。[2]

当第二个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开始降低时,说明第二个刺激开始落入第一次兴奋的相对不应期内。当第二个动作电位完全消失,表明此时第二个刺激开始落入第一次兴奋后的绝对不应期。[2] 3.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率

测定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度V (m/s)时,在远离刺激点的不同距离处分别引导其动作电位,测得两个引导点之间的距离s (m),测量出引导出的两次动作电位的时差t (s),则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由计算可得:V = s/t。[2]

三、 实验目的

1. 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

2. 观察并记录蛙类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与参数,并了解其产生的机制。 3. 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兴奋性的规律性变化。

4. 学习神经干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方法。

5. 学习测定蛙类离体神经干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的方法。

? 实验材料和方法

一、 实验材料与器械

青蛙、常用手术器械、多通道生物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神经屏蔽盒、固定针、铜锌弓、蜡盘、培养皿、污物缸、棉线、纱布、滴管、任氏液。 二、 实验步骤与方法

1. 蛙类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 制备青蛙坐骨神经干标本

a) 毁脑毁脊髓,去除皮肤(以免分泌物破坏组织),制备下肢标本,用任氏液冲洗一下即可。

b) 用粗剪刀纵向剪开脊柱盒与两后肢相连的肌肉,再用粗剪刀剪开趾骨联合(避免剪刀偏向一侧,保证两侧坐骨神经完整)。全过程不可用金属器械或手触及神经干。 c) 标本仰卧置于蛙板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棉线先用任氏液湿润,然后穿线,紧靠脊柱根部结扎,近中枢端剪断神经干,用尖头镊子夹结扎线将神经干从骶部剪口处穿出,暴露出来的神经不时用任氏液润湿,切勿用力牵拉神经。 d) 标本俯卧位置于蛙板上。然后再用玻璃分针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腓神经分叉处,用玻璃分针将腓浅神经、胫神经与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分离,将腓肠肌剪除。分离神经时,要把周围的结缔组织剥离干净。

e) 用手轻提一侧结扎神经的线头,辨清坐骨神经走向,置剪刀于神经与组织之间,剪刀与下肢成30°角,紧贴股骨,腘窝,顺神经走向剪切直至跟腱,并剪断跟腱和神经。

f) 用手捏住结扎神经的线头,用镊子剥离附着在神经干的组织,将剥离出来的坐骨神经干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培养皿中待用。 2) 连接装置

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标本盒(如图5-2)。S1接刺激器输出正端(红),S2接刺激器输出负端(黑);r3接地电极(黑色),接入屏蔽盒;r1(-)接放大器负输入端(绿),r1(+)接放大器正输入端(红),作为引导电极,接入信号采集系统通道1。

2

生理学实验报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图5-2 神经屏蔽盒电极结构示意图

3) 参数设置

启动RM6240系统软件,点击“实验”菜单,选择“生理科学实验”菜单中的“神经干动作电位”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2通道时间常数0.02~0.002s、滤波频率1KHz、灵敏度5mV,采样频率40KHz,扫描速度0.5ms/div。单刺激激模式,刺激幅度0.1~3V,刺激波宽0.1ms,延迟5ms,同步触发。 4) 检测神经干标本兴奋性

用镊子夹持神经干扎线,将神经干移入神经屏蔽盒内,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处,从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使神经干与刺激电极、接地电极、引导电极均接触良好。盖上屏蔽盒盖子。启动刺激图标,观察是否有动作地位。如果没有动作电位,且神经干与电极接触良好,可能是神经干标本无兴奋性,应更换神经干。 5) 测定神经干兴奋阈值

刺激强度从0.1V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当刚刚出现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神经干的兴奋阈值。 6) 记录双相动作电位

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又相,而且其幅值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当刺激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7) 测量动作电位参数

对记录的双相动作电位进行测量,得出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潜伏期。

2. 坐骨神经不应期的测定

1) 继续使用上述测定动作电位的装置进行实验。 2) 参数调节

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肌肉神经”菜单中的“神经干兴奋不应期的测定”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采用双刺激模式,选用最适刺激强度,刺激波宽0.1 ms,起始波间隔20 ms,延时1 ms,同步触发。 3) 实验记录

开始刺激,最初可见到相距20ms(首间隔)的两个动作电位图形,而且两个图形的幅值是同样大小的。此后用鼠标再次点击“刺激”,每刺激一次,第二个刺激即按照“间隔”所设定的时间向第一个刺激靠近一次,从而使第二个动作电位图形向第一个动作电位相应靠近。当发现第二个动作电位的图形幅值刚开始比第一个减小时,说明第二个刺激落入到第一次兴奋后的相对不应期。第二个刺激越是靠近第一个刺激,其动作电位的幅值就越小。当第二个刺激距离第一个刺激大约为1.5-2 ms左右时,第二个动作电位则完全消失,表明第二个刺激落人到第一次兴奋后的绝对不应期。

3. 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1) 实验装置的连接

3

生理学实验报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3) 4) 5) 6)

在之前实验装置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对引导电极,近刺激端的一对(r1负和r1正)输入计算机的通道1,远离刺激端的一对(r2负和r2正)输入计算机的通道2通道1、2的地线均连接r3。

仪器的操作和实验参数的设置

点击“实验”菜单,悬着“生理科学实验”菜单中的“神经干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项目。

测定两对记录引导电极的动作电位时差

开始刺激,采取单刺激模式,刺激强度0.1—3 V,刺激波宽0.1 ms,延时5 ms。同步触发。

用鼠标点击“快捷工具栏”的“观察”,拖动鼠标分别测出通道1和通道2两个动作电位的峰值时间点,即可算出两个动作电位的时间差(ms)。

测量两对引导电极神经干的长度使用mm刻度尺准确量出两对引导电极的距离,即为神经干的长度(mm)。

按照实验原理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蛙坐骨神经干的兴奋传导速度(m/s)。

? 结果

一、 实验测绘图像

见本实验附录 二、 实验结果

1. 动作电位的测量

兴奋阈值:0.12 V 波幅:1.70 mV 波宽:3.45 ms 潜伏期:950 μs 动作电位阈值:0.1 mV 2. 不应期的测量

进入相对不应期:9.8ms 进入绝对不应期:4.5 ms

另外,进行多次实验,逐步减小波间隔,且定义电位的离差率为:

离差率=

第一次最大电位?第二次最大电位

第一次最大电位

×100%,

得到如下关系图:

图5-3 波间隔与两次电位离差率的关系1.00 0.90 0.80 0.70 0.60 0.50 0.40 0.30 0.20 0.10 0.00 -0.10 4.0 y = -0.16x + 1.54R2 = 0.865.0 6.0 7.0 8.0 9.0 10.0 11.0 3. 传导速度的测量

测得电极间距 s = 1.95 c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