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 下载本文

2.认知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只重视实验室实验,不重视主观实验的报告。 (×)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提出来的。(×)

4.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 (×)

5.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 √ )

6.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 (√) 7.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非常重视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制约作用。 (×)

8.行为主义未能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忽视了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 (√ )

9.认知心理学认为在体育学习中,学习每一项运动技能都应首先让学生接触最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

10.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其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 情绪 、人格 和 认知功能 的影响。

2.关于 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 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3.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 詹姆斯和朗格 提出的情绪学说。 4.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 渐进性放松法 来干预焦虑情绪。

5.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血压 、 心率 、 皮肤电 。

6.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 个人统计学变量 、 个体生理状况 、 个人行为 、 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 。

7.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 物理环境 、 社会环境 、 体育活动特征 。 8.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 健康信念理论 、 合理行为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 、 控制理论 、 跨理论模型 。

9.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 前意向阶段 、 思考阶段 、 准备阶段 、 行动阶段 、 保持阶段 。

10、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 认知过程 ,它在 阶段变化的早期 比较重要;二是 行为过程 ,它主要应用于 阶段变化的后期 。

11.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 行为意向 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 行为态度 和 主体规范 来决定。

12.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 一对一的方式 、 小群体干预 、 社区范围的活动 、 政策干预 。

1.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锻炼的是 D 。( )

A.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 B.日常生活中偶然进行的身体活动 C.上班时骑自行车 D.有规律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慢跑。 2.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 。( ) 2. 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3. 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 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3.“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一假设是 A 。( ) A.社会认知假说 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D.心理控制感假说。 4.下列关于认知功能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D 。( )

A.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

B.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求解、学习、

想象、概念形成、语言使用等等

C.人的思维模型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D.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 C 。( )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B.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 C.不同的锻炼项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D.体育锻炼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6.“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这个观念是下列哪一种理论

的观点 A 。( )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7.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D 。( )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8.“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这一观点符合 C 。( )

A.社会认知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控制理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10.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A 。(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 B.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C.体育锻炼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D.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

1.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2.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 )

3.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 ( × ) 4.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 √ ) 5.一些研究显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体育锻炼会缓解由于年老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对认知功能会产生

消极影响。(√ ) 6.由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而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 ) 7.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心理现象,它包含了情感、认知评价、生理唤起、面部表情以及非理性的思维向行为控制的转化等方面,它对人类的行为有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 )

8.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9.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儿童与活动活动能力差的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 ) 10.渐进性放松练习与体育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但渐进性放松比体育锻炼更能降低特质焦虑。(×)

11.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 × )

12.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 13.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14.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显示了较高的身体自尊。 (√ ) 15.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 )

16.体育锻炼之所以有助于心理健康,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作用。体育锻炼会使锻炼者体验到健康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使其实际的健康程度发生变化。 (√)

17.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 )

18、根据控制点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 )

注意与运动表现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 指向 和 集中。

2.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 选择性 、 强度(阈限性) 和 资源的有限性 。 3.活动任务的 特点 、 难度 和 意义 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4.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 心理资源 。 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 选择 。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 不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 以及 随意后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