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信评级基本理论 下载本文

中国信用年鉴 资信评级

4) 评级声明

多数机构都提出了评级的假设条件,3家评级机构都附有评级声明,评级声明主要包括评级数据来源、评级的其他假设条件、评级的独立性等内容。

两家机构在专门的声明页中对评级报告数据来源作出了说明,如“评级报告所涉及的内容是建立在该司提供真实信息资料的基础上”“不对被评级对象提供的资料本身的,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负责”。除了“被评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确切真实”之外,有的机构还详细到如“被评企业正常经营并且盈利预测能如期实现”,“被评企业遵循的现行法律法规、经济环境无重大变化”,“被评企业遵循的税收制度的适用税率无重大变化”。1家机构特别声明了评级的独立性(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与被评估对象不存在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评级结论是本评级机构依据评估标准和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

5) 附录

一般完整地附有被评级公司的财务报表等,上海地区评级机构还附有尽职调查(现场调研)报告,其中1家机构还附有评级机构的简要介绍。

3、国内外评级机构评级报告的比较及对策 1) 相同内容

总体上看,在国内评级机构近几年努力引进国外先进方法、评级质量快速提高的情况下,中美两国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基本要素都大体趋于一致。特别是在中国证监会2003年10月出台了《资信评级机构出具证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准则》后,国内较大的评级机构吸收了国际评级机构报告的合理内核,评级报告格式和质量较前几年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 不足之处

但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国内评级机构在评级报告的完整性、声明部分、评级内容之行业研究和财务分析等方面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①完整性

多数评级机构注重了评级报告的完整性,报告内容基本上都囊括评级概述、声明、报告正文和附录等内容。但仍有部分评级报告欠缺完整性,一些必需的要素被忽略或遗漏了,例如缺少评级师名单,评级报告完全以评级机构的名义出现。由于一年一评级的缘故,多数机构没有注明跟踪评级的时间和在什么情况下出具跟踪评级报告,以至于在

- 41 -

中国信用年鉴 资信评级

企业披露、媒体曝光重大事件后,评级机构仍无动于衷。

从评级内容上看,国内机构可能限于篇幅的原因,都没有给出评级级别含义、评级标准和评级的限制条款(如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不能达到某种级别),使投资者、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难以解读各家评级公司评级符号后的真实含义,不知道此评级机构评出的A级和彼机构的A级有何区别,不知道信贷评级和证券评级等级的含义是否一致,不知道同一机构评出的同样等级在不同地区有何差别。另外,国内评级机构常常面对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多家评级对象,而关于集团公司和下属公司信用级别的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也造成被评级企业的疑惑。而国际评级机构则对此有详细的阐述。国际评级机构即使对评级定义、评级方法在单篇报告中没有提及,但由于他们有详细的违约率分析报告,信息披露及时完善,因而投资者能较为便利地理解他们的评级含义和理念。

此类问题表面上是评级机构宣传和信息披露不够,而实质上有可能是评级机构缺乏完善的评级理念、一致的评级程序、严格的验证标准、明确的执业规范,以至评级报告仓促完成,行业研究例行公事,分析师没有动机去提供详实的数据资料和逻辑分析。

②评级声明

本文分析的样本是信贷企业评级报告,因此评级报告上不象国外机构那样对评级的目的着重说明。由于贷款企业资信评级在社会上已形成一定影响力,在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情况下,信用评级报告的使用范围在逐渐扩大,例如用于土地和工程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财政投资项目等,如果这些用途完全照搬信贷企业评级报告的话,评级机构有必要对评级报告的适用情况有所声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和政策风险。

又如部分评级机构对“评级机构和分析师声明”不予足够重视,无形中加大了评级机构和评级分析师的法律责任,这与国内信用评级处于起步阶段、评级结果尚未成为资本的定价因素,因而评级的法律责任也未形成统一意见、评级机构无须聘请法律顾问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总之,国内评级报告与国际评级报告尚处于“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信息披露有待加强和完善。

与国际评级机构相比,国内多数评级机构对声明页的态度表现不一。有的写得较好,将评级机构的责任、权利、义务较好的结合了起来,如“我们的评估是基于以下假设??被评企业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确切真实”“本评级机构及评估人员不对被评级对象提供的,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等资料本身的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负责”。有的仅

- 42 -

中国信用年鉴 资信评级

声明评级内容是建立在企业提供“真实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该信息资料是否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行业地位等信息以及所处行业背景资料等不得而知。如果说营业执照由政府有权部门颁发、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由于存在社会分工,评级机构无力也无法验证其真实性的话,而涉及企业经营、行业地位、行业背景的资料需要评级机构去证伪,需要评级机构获取权威的、独立的第三方资料并通过自己的企业治理结构分析、行业研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外,国内有的评级机构“免责条款”过于严格,如评级假设条件是“被评企业正常经营并且盈利预测能如期实现”。笔者认为,评级是建立在历史资料基础上的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是评级机构对企业未来偿付债务能力的判断。如果评级建立在被评企业“正常经营并且盈利预测能如期实现”的基础上,等于盲目相信被评企业的说法,试想如此资信评级如何能成为作为第三方的独立判断?这样的评级假设实质上是减轻了评级机构自身面对的压力,但评级机构不宜一味免除自己的责任。建议该条假设改为“被评企业正常、持续经营”。

中国证监会2003年10月8日施行的《资信评级机构出具证券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准则》对评级声明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可以参考借鉴。

③行业与企业研究

国内评级机构的上述声明,实际上反映了行业研究能力的不足。事实上,评级师要能通过行业分析提供高于一般投资者分析水平的专业判断,要能预测到被评企业所处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行业分析当然包含对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

因此,对国内评级机构来说,行业研究是评级的基本功课,而且不能完全依赖学术团体、投资银行以及其他社会研究力量,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培育自身的行业分析师队伍。

国内评级机构和分析师在行业分析方面多摘录其他行业研究成果,有的甚至未注明引用资料的来源,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以至行业研究与公司分析未有机结合起来,似有“两张皮”现象。而国外评级机构都定期、不定期发布行业、国家和区域分析报告和行业、区域信用风险研究报告,使投资者从研究机构和投资银行以外的角度得到对投资对象所处行业和区域的信用风险的认识,从而更多地对评级报告产生依赖,对评级机构来说,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另外,国内评级机构对企业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盈利模式的分析较为薄弱,基

- 43 -

中国信用年鉴 资信评级

本上还停留在企业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这也与国内评级人员多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主有关。

④财务分析

为形成评级机构的有序竞争和规范运作,避免出现花钱买级别的现象,多数地区都制订了统一的评级标准和指标体系。评级机构依照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济效益等内容依次分块进行分析,但目前存在着块与块之间衔接程度不够,行业背景分析与企业现状结合不甚紧密的现象。也有个别评级机构单纯依赖定量指标打分,定性判断与定量分值按比例挂钩,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机械评级”。分析只是对指标的说明,且人为割裂了各相关指标的联系,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而国外评级实践表明,单纯依赖财务报表的机械评级是没有生命力的。例如英国的评级机构基本上不与发债企业直接面谈,评级制度排除了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完全依靠客观因素进行评价。因此,只要能够得到有关评级资料,便可以机械地进行评级,无论任何人进行评级,结果都是相同的。为此英国评级公司埃克斯特于1979年全部停止了债券评级业务。

资信评级是对企业未来偿还债务能力的评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并没有连篇累牍的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而是评级师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于对被评对象的主观判断。因此,在目前统一的评级标准和指标体系总体上适应现状的情况下,应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增加评级机构主观分析的比重,以进一步提高评级机构的独立判断能力,为建立优胜劣汰的监管机制和未来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打下基础。

由于意识到贷款企业评级报告存在上述不足的地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于2006年6月10日发布了《上海市贷款企业资信评估业务考核管理准则》(上海银发[2004]143号),明确指出“评级报告应包括概述、声明、报告正文和附录等内容”:

I. 概述部分应概要说明评级报告的情况,包括被评级对象名称、评估机构、评估人员、联系方式和出具报告时间等内容。

II. 声明部分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与被评估对象不存在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评估机构与评估人员已履行尽职调查和诚信义务;评级结论是资信评估机构依据评估标准和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报告仅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III. 正文部分为完整的信用评级报告,主要包括评级结论及评级结论分析两个部分。评级结论应包括被评估对象信用级别、评级结论的主要依据和评级观点等,并简要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