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科通用能力培育探析
摘 要:基于高职教育特点及商科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探究商科专业通用能力的内涵及特点,围绕商科通用能力的类别划分,提出事理认知、人情理解、方法创新三类通用能力的类型划分及培育策略,以期为商科通用能力的培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商科;通用能力;培育策略 一、高职商科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为“高等”教育属性,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这有别于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工作实践一线操作型初级和中级人才的目标;二是“职业”导向特点,其研究和培养的领域锁定在职业活动实践,这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倾向。依据1996年世界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两大分类(学术研究型教育和职业应用型教育)中的职业应用型教育类别。职业性是其根本价值和地位体现。 高职商科教育致力于商业实践领域的人才培育,除具备高职教育“高等”和“职业”两个基本特点外,还具备鲜明的商科专业性特点。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工业和商业三次大分工,商业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分离出现的产业,亦是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表现的一大行业。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7%的规划目标。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将愈加突出,商业活动复杂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将日益显现。商科作为一门职业学科,其所关注的领域是基于商业活动这一行业,是对这一行业行为的研究,[1]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性学科,[2]涉及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内容比较多,学科直接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相对应,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都具有应用和实践价值,紧随市场经济实践的变化而变化[3]。在商业活动发展日新月异、商业形态更新变换的时代背景下,商科教育需要基于学科特点,适应商业活动实践对人才的内在需求,探索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专业一词是用于描述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活生产实践和职业生涯中,某一特定人群为了谋生而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的作业规范。[4]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商科专业人才面对不断创新、演变的商业形态,面对信息化、知识化表现愈来愈明显的工作情境挑战,其职业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做某一具体工作、掌握某一具体的工作程序” [5],而应该着眼长远,适应变化,注重职业通用能力的习得与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活动实践需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工业设计、知识产权、食品安全、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开发力度,为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商科专业人才的培育,对商业活动的促进和发展,意义重大。
二、商科通用职业能力的概念及特点
职业能力是一个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能力构成的体系。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在学者梅腾斯(D.Mertens)提出关键能力概念后,逐步形成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划分的观点。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借鉴国外职业能力分类经验,提出职业能力体系
分为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专业岗位能力划分的观点[6]。其中,专业能力相当于行业通用和专业岗位能力的范畴;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大致等同于职业核心能力范畴。商科通用能力,指的是不同商业活动形态下普遍适用的通用能力,是整个商业活动实践领域普遍有效的能力类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商业活动的不同业务领域和岗位类型,具有极强的行业适用性。由于商业活动实践日益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的表现,“商科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商科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发展和素质养成为根本,注重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7],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商业活动实践对人才技能的内在要求。 商科通用能力,在商业实践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可广泛迁移的基本特点,究其原因,主要由如下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商业活动实践不断演变的客观现实,这决定了商科通用能力的普遍适用性和应对变化的相对稳定性;二是商业活动的本质指向是与人,是会思考、有情感的主观的人,这使得商科通用能力具有了人文性和主观性特点。进行这一能力的培育,需要着重强调思维意识、思维方式等智力技能的培养,需要在公关协调、沟通交流、组织管理、随机应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力、领悟力、习惯、健康人格人品等情感素质的培养塑造方面有所侧重[8]。某种程度上讲,商业活动形态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商业活动的人文性和主观性,决定了商科通用能力内在的、本质的特点。
在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嬗变中,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一改过去由生产领域直接切入、再次影响流通领域的传统特点,开始直接作用于流通领域,从而引起了第一、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组织形态;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
[9]
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开始上升,以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表现的商业活动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显得愈加迫切和必要。借助商科通用能力的培育,为商业领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适用性的人才,便成为商科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挑战。商科通用能力的核心是其行业的通用性,是其在不同业务领域、不同业务形态下的普遍适用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就业岗位指向过于具体,适用口径过于狭窄,只强调岗位技能,缺乏学科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10]往往难以培育出更具行业适用性和岗位胜任力的人才,难以满足商科行业不断演进发展的内在需要。商科人才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教会学生能做某一具体工作、掌握某一具体的工作程序。毕竟,经营管理、智力服务等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千差万别,并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单纯地训练学生去做某些具体工作技能,不可能实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应当是通过具体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引导其形成对专业领域的全面认知,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提高综合职业素质,而且要特别凸现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地位,要真正体现“素能本位”的商科教育理念。[11]基于商业活动的演变,强调行业通用能力广泛的适用性、灵活的迁移性和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充分体现商科通用能力在实践情境下的柔性特点,有助于深刻把握商科通用能力的本质属性,奠定通用能力培育的理论依据,体现商业活动内在规律对通用能力的要求和约束。
与工科专业不同的是,商业活动的主体和对象是人,是具有独立思维、有情感、受文化影响的人。工作对象的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商科的实践性不同于机械、计算机技术等强调动作技能或操作能力的工科的实践性,商科教育更强调学生的思维意识、思维能力,或者说智力技能或心智模式的培养。[12]商业活动具备鲜明的人文性特点,无论是外部的客户还是内部的组织成员,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下、会思维、有情感的主观的人。通人情,达事理,便成为商业从业人员应该同时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商业活动的人文特点,决定了商科通用能力的培育,应该着眼“人”的研究,了解主观情感对人的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决策、行为的作用,胜任复杂背景下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引导说服等任务挑战。商业活动的人文性,决定了商科通用能力的人际性、主观性、内隐性等特点,使得商科通用能力的培育面临复杂性和特殊性挑战[13]。
三、商科通用能力的类别及培育
依据商科通用能力的内涵及特点,可以将商科通用能力分为三个类别:一是对客观商业实践规律的理解力,即对商业活动领域“事理”层面的认知和把握;二是对商业实践中人这一主观因素的理解力,即对商业活动领域“人情”层面的认知和理解;三是基于“人情”与“事理”层面的认知和理解,在应对商业活动任务挑战“路径”或“方法”层面取得创新与突破。下面,就商科通用能力三个类别的具体表现及培育对策,做出简要分析和说明:
(一)事理认知力——商业活动规律的认知
商业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类别,有其客观的运行规律。商科教育的一大任务是向学生揭示这一规律,引导学生认知商业活动的内在规律,进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遵循基本规律,避免因无视或违背商业活动的客观规律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事理认知能力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涉及商业活动的整体发展状况,是基于系统、整体的视角,审视商业活动的发展变化,洞悉商业活动普遍适用的规律,从而为更好地适应不同商业形态、不同专业领域的任务挑战奠定基本规律认知基础。微观层面涉及商业活动某类具体业务或岗位的相关知识及规律,是基于具体而微的视角,深刻感知商业活动领域具体业务或岗位的特点表现,了解其基本规律,为胜任具体业务活动及岗位要求做好认知铺垫。对高职学生而言,强化宏观层面的事理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更宽泛的职业适应力,增强求职就业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为以后的职业横向拓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强化微观层面的事理认知,有助于提高求职就业的针对性,提高岗位生存和晋升发展的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纵向发展奠定基础。 事理认知力的提升,离不开知识的传递与学习。围绕商业活动相关领域,精心选择与设计,在传递认知性、陈述性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是事理认知力培育的关键。那种因高职学生存在知识学习困难而放任或回避认知学习的做法,不仅无助于高职商科通用能力的培育,还会阻碍甚至伤害学生未来的持久发展。有学者指出,商科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现行的商科教育并没有足够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现阶段,一味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将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肢解, 散落在所谓的 “任务”或“项目”之中,导致毕业生没有系统的专业理论作为职业发展的支撑,不知道本专业领域需要学习哪些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又当将如何获取,暴露出毕业生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14]这一倾向,值得警醒。工具和符号的使用造就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只有掌握了语言这一中介,学习者才能从低级的知觉转为高级的抽象思维。[15]忽视或无视高职学生基于文字进行知识学习与建构的能力,不利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长与发展。
(二)人情理解力——商业活动人文的理解
商业活动的根本是人的活动。[1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职业学科,商科人才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其行为决策会受到主观情感的影响。了解人的基本心理表现,洞悉人的内心情感变化,是胜任商业实践挑战的关键所在。尽管商业形态千变万化,商业发展日新月异,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变化却在不同商业形态和商业情境中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趋同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深刻理解人,深入把握人的内心诉求和变化,对商科人才的职业活动实践意义重大。
人情理解力可以内外分两个维度进行探讨:对商业活动实践指向的外部客户来说,如何理解其内心需求,进行有效沟通,是商业实践工作的根本指向。商科人才在努力做好外部客户服务与沟通同时,还需要借助内部成员的有效沟通,协调彼此行动,通过有效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建设,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实现组织内部的有效协作,这正是促成商业活动
由传统的商贸往来(commercial)向商业运营管理(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转变的根源动力。
人情理解力,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内隐性。其培育一方面需要借助书本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学习者自身的社会经验,借助高职学习过程中与外界商业活动实践的具体接触,感知、体验商业活动实践中人的表现,形成对人心和人性的基本认知。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高职院校这一半封闭、相对可控的情境平台,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学习与实践的相关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建构更丰富、更高效的社会情感认知,理解并把握团队建设、团队协作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沟通、协作的通用能力。
(三)方法创新力——商业实践挑战的应对
方法创新力是促进事理认知力和人情理解力向商业活动实践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实用性、实践性是商科教育的基本特点[17]。学习是主体在某个现实情境中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18]可见,学习是经由过程实现的行为变化,学习引发的行为变化需要基于情境中经验的获取及应用才能得以实现。商科专业学习者只有亲身参与到真实的商业活动实践中,在实践情境的激发下,结合商业活动事理的认知和人情的理解,学习并创新应对实践情境挑战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实现职业能力的习得、应用与验证,才能在具体商业情境下检验自己是否具备商科职业能力。变动不居的商业实践情境,需要不断创新的商业活动方法加以应对。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调动分散型知识,应对情境提出的挑战,[19]需要学生通过心智思维,发挥建构主义倡导的内部生成作用[20],创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充分彰显职业能力的应用价值。
方法创新能力可分为洞察力与行动力两个层面。洞察力指的是学生的抽象思考和概括能力,是学生基于表象信息进行深刻思考的能力。这一能力对商科学生来说,尤显重要。商业实践中隐性信息、隐性知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21],却对行动的绩效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借助洞察力,商科学生可以更有效地透过问题表象,抓住事物本质,进而从战略上、整体上理解并胜任任务情境的挑战。这一能力的习得,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行动尝试和感悟加以突破,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洞见深藏于内心??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深刻的洞见,正是胜任商业活动情境不断变化的能力所系。行动力指的是学生基于深刻洞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和方法选择的能力,是基于问题解决方案和方法进行实践验证的能力。商科通用能力不仅需要应对更宽泛领域的复杂挑战,还需要能够结合具体商业形态、具体岗位任务,进行专业化思考和创新,以应对某类或某个情境的挑战。一言以蔽之,方法创新力既需要培育学生高瞻远瞩、穿透表象的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又需要提升学生专注具体领域的专业技能(technical skill)。
方法创新能力的培育,可以通过构筑商务核心平台课程,如商务环境、商务谈判、商务决策、商务调查分析、商务案例分析等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商务活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从事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商务意识和理解力,熟悉商务的一般操作流程,通过实践给学生以思维、行为规范、基本技能和基本商务环境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商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对商务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22]也就是说,通过构建反映商业活动实践挑战的任务情境,提供学生运用商科职业能力的机会,引导其充分认识情境提出的问题与挑战,在前期认知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动作技能的运用,并借助小组学习、团队学习的方式,强化情感技能的感知与习得,进而实现兼顾提升人际技能(human skill)的目标。方法能力是商科通用能力由认知向行动转化的重要衔接,是促成其职业能力向实践迁移应用的必要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