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课外古诗词练习 下载本文

九年级(下)课外诗词同步练习

一、字词基石

1.给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牙璋( )辞凤阙( ),铁骑( )绕龙城。 ...(2)永结无情游,相期miǎo( )云汉。 (3)手中各有携,倾榼( )浊复清。 .(4)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jí( )旅各西东。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 )脂凝夜紫。 .(6)毅pò( )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雪暗凋( )旗画,风多杂鼓声。 .(2)月既不解饮,影徒( )随我身。 .(3)永结无情游,相期邈( )云汉。 .

(4)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 )砚水凝。 ..(5)吊影( )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7)毅魄( )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

二、诗句桥梁 (一)识记默写

1. 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2.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 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4. ,山是眉峰聚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5. 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二)理解默写

1.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酒至半酣,渐至佳境,描写他同月亮同饮共醉的诗句是 , 。 2.杜甫在《春望》中,“感时花溅泪”一句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同样在《登楼》中也有一句运用反衬手法的诗句是 。

3.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胆运用夸张来表现边塞风大的句子是: , , 。

4. 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借景抒情,流露出对家国的眷恋,对前途的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 。 5. 杜甫的《羌村三首》中,灾难深重,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 , 。”句中体现出来。

6. 白居易的《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揭示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表现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 。

7.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的诗句是: , 。

8.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用比喻,化无情为有情的诗句是: , 。 (三)开放默写

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个。

曾说过:“ ” 曾说过:“ ” 曾说过:“ ” 三、赏析花苑 【贬中愤情】

(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诗的前两句运用 的写法,将“ ”与“ ”、“ ”与“ ”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 ,包含诗人对自己 。 2.诗的五六两句,借景抒情,试从语义双关的角度进行赏析。

【月下怀情】

(二)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前四句罗列的战乱的典型特征: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送别离情】

(三)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 这是一首 词。上片着重写 ,以 和 比喻 和 。下片着重写 ,兼写 和对友人的 。 2.从双关的角度赏析“眉眼盈盈”。

【少年悲情】

(四)别云间

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从修辞和内容角度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四、专题探秘

(一)李白的月与酒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 , ”(《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 , 。 , 。”(《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 , 。”(《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总会留下许多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 ? ”、“ , ”(《把酒问月》);如“ , ”(《将进酒》)。

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就是《月下独酌》了。“ ”,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 ”!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 , ”!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

(二)杜甫的情与思

诗圣杜甫,其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面对当时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他喊出了千古不朽的诗句:“ , !”

安史之乱给唐代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杜甫在《羌村三首》中描写了这样的社会现实:“ ”、“ ”。面对父老乡亲的深情慰问,他“ , ”。在《登楼》中,他登高一览江山如画,慨叹黎民百姓风雨沧桑:“ , 。”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他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抱负:“ , 。”

(三)边塞的景与情

唐朝的边塞诗作,壮美阳刚,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

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唐王朝一统的元气正徐徐上升,但尚觉力不从心,因而边塞诗中常常充盈着一种强烈的愤激之情。所以,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从军行》中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 ”, 诗的最后两句,用““ ,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气势磅礴的边塞战争,人们从中看到了民族伟力的迸发。 如岑参边塞诗最著名的是两“歌”一“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那“ , ”(《走马川行》)的轮台之夜,那“ , ”(《白雪歌》)的塞外雪景,那“ , ”(《轮台歌》)的豪迈行军,都无比壮丽,令人神往。 中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苍凉。安史乱后,唐王朝从繁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边塞诗中既有深沉怒吼表现出的昂扬的斗志,又有悲愤叹息中表现的凄凉哀怨。“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这样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 ”。接着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 ”。最后诗人用典“ , 。”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