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全册) 下载本文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全册)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最喜欢过春节,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 2.识记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 (1)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如,加一加:屠,“者”字加上尸字头;形近字辨析:酒—洒。 (2)交流书写注意点。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全册)

旧: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日”字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侧不能挨到笔画横折上。

符: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的“付”笔画少,要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竹字头,是因为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用铜、玉做的。

(3)书写生字“旧、符”。

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各2个。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依然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因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复现生字,让学生记住字形,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意义识字、区别形近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

2.交流填空。

宋朝的人民过春节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教师相机出示三幅图片。 3.理解诗句意思。

借助书中的注释,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就是鞭炮)为什么春节要放爆竹呢?(寓意竹报平安) (2)过年了,我们的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除)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

春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心。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全册)

(1)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2)等到第二天一大早,打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看见的是什么?(初升的太阳照进家门,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3)出示图片:桃符。师讲解: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桃符,可以除旧迎新,驱邪避祸。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贴春联。后来也用“桃符”借指春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古代过春节的习俗。

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奋发的情感。

2.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自学能力。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全册)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作者: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 ①欲:将要。

②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师补充: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难受。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