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思考 下载本文

权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教师,有权要求修改教学计划,而从未考虑自己还应该履行遵守纪律、聆听教师传授知识等义务。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面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日益淡化的问题,应该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思想认识,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多元社会里,由于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利益关系等多样化,人们(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的。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生产关系的完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大学生如果懂得了这一道理,就会自愿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强化这种认识,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感受到个体与他者、社会、外在世界的真实存在,感受到个体与外在世界的息息相关,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我、国情、社会、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在实践中锻炼自我,在实践中成长,这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三下乡”活动、义务支教等,大学生在进行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可以经常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如到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优秀大学生徐本禹,“中国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中国教育报》网络技术总监、

第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03届毕业生李远,他们都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去学习和思考。

通过实践,大学生的心灵会受到震撼,思想会有很大转变,使他们认识到人活着不是为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一些自私的活法,他们会从扎根于农村、艰苦奋斗、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身上找到自身的价值,找到与社会的差距,⑥与此同时,他们通过接触社会、接触人民、接触实际会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加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认清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

(二)完善评价机制 加强教学管理

首先,要完善高校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高校的教育不是成批量生产人才的工厂,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如果高校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尤其是没有教给学生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那么这种教育是不成功的。所以在对高校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一些“硬性”的量化指标,不能把着重点放在大学构成的要素上,真正的大学评价应该把评价的内容的着重点放在大学的产出上,即大学的社会成果上。这样,大学所培养的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不论在以后的工作中积累多少经验和本领,他都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具有社会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高校教师和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在道德上老师才有权进行教育。”④作为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用他们自身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水平,努力做到学识渊博;要具有爱心,以良好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感召学生;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增强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作为辅导员除了自身素质要提高以外还要引导学生不仅仅从大处、从远处来认识社会责任感;还应该从小事做起,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如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保护和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和节约水源等这都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让他们切实体验并实践社会责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因为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价值目标的,它可以密切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使他们认识到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分不开的;还要多进行社会责任的讨论,学习身边的典型,使他们以榜样的感召力来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不懈的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通过教育能够使学生深刻反省自己,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了解中国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危机感,同时又看到中国发展的前景,使他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他们又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世界

在不断的变化,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认清社会的形势和中国的国情,才能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所提高。

(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 积极继承和学习优良的文化

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因此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多元化的挑战面前捍卫我们民族的优良文化。2010年3月“两会”期间,与会代表都在热烈讨论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中共中央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决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切切实实为这一目标努力。大学生的各个社团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缅怀先烈、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等,这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能明白身上责任的重大;同时还应该学习为了祖国的利益而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都充分证明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⑤作为我们要时常重温先辈的教诲,时刻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成为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接班人。

2. 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要用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激发社会责任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应该正确判断世界发展趋势,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当代大学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远大理想,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职业的选择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