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考试复习题 - (带全答案) 下载本文

的是不同的。”这是因为 D

A.分工造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B.对于不同的个人而言,他们不可能有共同的意识 C.主观能动性的正确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人的社会意识,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社会物质生活状况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于它 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C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

1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D

A 管理方式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者 D科学技术

16.社会形态是 D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 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7.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 D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卷 第 21 页 共 4 页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1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C

A 产品的分配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20.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B A.传统意识 B.生产方式 C.阶级关系 D.政治制度

2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 D 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2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A 对立统一规律

B 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B

A.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B.生产力落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卷 第 22 页 共 4 页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它是否与经济基

24.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础相适应 是 A

27.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A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B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教

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

C 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 D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骼”系统是指 B 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A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26.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取决于 B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它所服务的经济

28.下列观点中,哪一个不属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反作用原理: A

A.拔高的生产关系能使生产力获得“跨越式”发展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卷 第 23 页 共 4 页

B.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促进生产力发展

3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阻碍生产力D 发展

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2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取决于 B

A.国家政权的性质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D.它是否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30.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32.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种观点是 C

A.唯心主义 B.折中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循环论

33.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

A 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水平

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

C 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的性质

上是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A卷 第 2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