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鲁迅的小说观 (一)创作的动因 1.苦闷的象征 2.为人生,改良这人生 3.文学参与历史的法则
(二)创作的方法与文学的审美追求 1.现在生活的感受 2.杂取种种人
3.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
第二节
从<呐喊>到<彷徨>
一.中国现代小说从开端到成熟
“表现的深切”:题材的开创性与思想意蕴的深刻性 “格式的特别”:创作方法的多样性与文体的独创性 二.两类人物与灵魂的炼狱 三.“吃人”的主题 四.关注妇女命运的主题 五.启蒙者的精神困境 六.不朽的典型阿Q 七.艺术特征
<在酒楼上>的结构艺术 一.小说的核心结构及其意义 1.核心的”锁闭式”对话结构
2.核心结构与小说对启蒙者灵魂的审问
二.小说的整体结构及其意义 1.整体结构的开放性
2.整体结构与启蒙者的精神突围
三.对立式思维方式和”中间物”意识的统一 不朽的典型阿Q 一.阿Q形象
1.出奇良好的自我感觉 2.惊人的麻木与健忘
3.无意义的自尊与可悲的自轻自贱 二.阿Q形象的核心:精神胜利法 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 三.阿Q革命与辛亥革命 1.阿Q革命的问题
2.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 四.<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 1.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 2.细节描写的精彩传神 3.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
4.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精炼与幽默,好用反语与喜欢夸张 <呐喊><彷徨>的艺术特征 1.“格式的特别” 民族新形式的创造 表现方式的多样
典型形象的塑造 细节的真实
2.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 3.白描的手法
第三节
历史题材的小说<故事新编>
一.作品的思想特征
(一)热情歌颂”中国的脊梁”
(二)批判讽刺复古倒退,清净无为与无是非观 (三)寓古于今的现实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二.作品的艺术特征 (一)古今杂糅的表现手法
(二) 人物性格与气质的漫画化描写 (三) 强烈的喜剧色彩与浓重的荒诞色彩 三.<铸剑>文本分析 <铸剑>文本分析 一.内容梗概 二.作品分析
1.严格的现实主义描写 2.浪漫主义的激情 3.现代主义的色彩 三.鲁迅关于复仇的思考 1.倾心于复仇
2.复仇对于复仇者的伤害
3.对复仇意义的追问
第四节
抒情叙事散文<野草>与<朝花夕拾>
一.<野草>的思想与艺术
《野草》要表达的主要是鲁迅当时的内心矛盾和斗争。
《野草》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的情绪,但仍潜藏着在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不懈的追求精神和英勇的牺牲精神,具有复杂深邃的意义蕴涵和鲜明独特的文化品格。
鲁迅采用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方法,使本来明白的东西变得有些朦胧,引读者进人深层次的思考,同时却又使抽象的东西变为形象,因而也就能够更深沉地打动读者,更深刻地感染读者。
《野草》构思新颖奇特,多写梦境与幻觉,并把梦幻和现实自然联系起来,把情、景、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弦外之音、境外之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效果。 《野草》中的语言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篇章短小精悍、意象浓缩、语言凝重。文章的语言具有诗一样的跳跃性和音乐感,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思考空间和回味余地。因此我们在《野草》中不但看到了鲁迅对屈原及其《离骚》的继承和发展,也看到了鲁迅对西方散文诗大家尼采、波德莱尔和屠格涅夫等人的借鉴和融会贯通。
写实和象征在《野草》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二.<朝花夕拾>的思想和艺术
《朝花夕拾》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了解鲁迅生平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朝花夕拾》融记人、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寓思想性、战斗性于史料性、知识性之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散文创作中别具风格。
在艺术上,《朝花夕拾》呈现出一种明朗朴素、刚健清新、亲切自然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白描手法的运用。 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第五节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