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实用教程教案-王微2015.3前四章 下载本文

序号3

课题:1-3幼儿文学的特征

1-4幼儿文学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掌握幼儿文学的本体特征。

2. 通过学习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使学生了解幼儿文学中包含的

幼儿情趣,为鉴赏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教学点难点: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ppt 作品案例 教学过程:

总结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一、幼儿文学的本体特点

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文学包罗万象,有利于幼儿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内容,引导他们参与语言、思维、想象等活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启蒙作用。 如陶行知的著名儿歌《布谷》

布谷布谷,快快布谷。如不布谷,没米煮粥。 如要煮粥,快快布谷。布谷煮粥,煮粥布谷。

《像什么》一像铅笔细长条 二像小鸭水中游 三像耳朵听声音 四像彩旗随风飘 五像鱼钩把鱼钓 六像哨子嘟嘟嘟 七像镰刀割青草 八像葫芦笑哈哈 九像勺子来吃饭 十像铅笔加鸡蛋 具体表现:①有利于幼儿认识万事万物。例如:《红睡莲》 ②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内容。儿歌《睡觉》

③引导幼儿参与语言、思维、想象等活动 ④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启蒙引导作用 数数歌:帮助幼儿记忆数字 绕口令、谜语歌

童话《小羊和狼》勇敢、正直、友情 戏剧不同角色的扮演

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重点明确:幼儿以听赏为主,所以幼儿文学的语言必须明白浅显、直

9

观形象,在幼儿所能掌握的词语范围内讲述。

举例分析:关于幼儿能理解的词汇:能理解“伤心、难过、难受”不能理解“悲痛欲绝,痛彻心骨”,能理解“漂亮、美丽”不能理解“瑰丽、壮观??” 如幼儿诗《春雨》

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对孩子的启蒙是在快乐的前提下进行的。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充满了幼儿情趣,它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曲折有趣的情节、天真稚拙的童真感染着孩子,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 如游戏“拔萝卜”

二、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幼儿文学不会因为它的读者是年幼的孩子而降低对美的追求,相反,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总是在单纯明净的外表下饱含着美的成分,充满着幼儿情绪的稚拙美、纯真美、荒诞美和质朴美。 具体分析上述四种美学特质 1、纯真美

学生自读,谈生活中的表现。纯真美是幼儿纯洁真诚的心灵在作品中的艺术再现,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极为透明、至纯至真的美,常给成人以自叹不如的美好感觉。

幼儿的心灵是单纯而明净的,他们真诚的对待一切事物,这种纤尘不染的童真得到许多作家的热情讴歌。如: 《小鹿》

小鹿小鹿,毛衣毛裤,身上开花,头上长树 如 《欢迎小雨点》

2、稚拙美——稚拙是儿童的生命特征,也是儿童文学稚拙美的源泉。天真活泼,并非愚昧无知,笨傻呆蠢

稚拙美的具体表现,以生活中的例子予以佐证。 举例:《下巴上的洞洞》

如《冬公公》 冬公公,白眉毛, 吹口气,呼呼叫, 吹的满天雪花飘。 3、荒诞美

是幼儿的任意逻辑以及泛灵观念、人造观念、前因果观念在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10

相较于其他文学,幼儿文学更富于幻想,有很多惊险色彩和神奇意味。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情节,神奇荒诞、滑稽有趣的人物形象在幼儿世界散发着奇妙的光芒。 如《哈利·波特》《美女与野兽》《青蛙王子》 三、幼儿文学的作用

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对孩子的精神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1、愉悦幼儿的身心,丰富情感 幼儿文学有助于疏导幼儿的情绪。当他们在童话中读到各种奇情异趣,“经历”各种冒险与探险时,他实际上是身临其境般体验着作品中角色的自由与快乐。

2、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3、促进想象、增强创造能力

幼儿文学是发展幼儿想象力的最佳载体。 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能用最简明的文字为孩子们提供充分联想和想象的余地,使他们的审美理解达到奇妙的境界,并初步明确美的标准。举童话和诗的例子加以佐证。 5、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总结巩固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幼儿文学的本体特征和美学特征及其作用。 布置作业:

1、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是什么? 2、幼儿文学的功能。

11

序号4

课题:2-1儿歌① 教学目标: 了解儿歌的概念 掌握儿歌的特征 教学重点: 儿歌的特征 教学难点: 儿歌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练、思考相结合。 教学准备:ppt 案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起儿歌,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当孩子还躺在摇篮里被轻轻摇晃的时候,长辈们就在一旁轻轻吟唱起了温柔的歌谣,念起了儿歌。儿歌,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幼儿文学的样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儿歌的世界,一起领略儿歌的独特魅力吧。 教授新课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新儿歌。 中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左传》中有“卜偃引童谣”的记载。它原属民间文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才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之一。“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儿歌按不同的标准可作如下分类:

来源:民间流传、作家创作。 内容:生活儿歌、知识儿歌。

结构格式: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节奏:二拍、三拍、四拍、杂拍等。 年龄:母歌、儿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