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毕业设计(论文)(测绘工程)学生姓名刘龙飞2012122815 - 图文 下载本文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六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31 页 共 33 页

结 论

基坑监测对基坑个工程来说无疑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它是基坑工程能否正常进行下去的前提保证。缺少了这个环节,基坑的安全性、稳定性就会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正因为有了监测这一环节,我们才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定量地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基坑监测工程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该工程耗时耗力而且在工作期间还很无聊。因为它需要每天进行平面位移监测、测斜、锚索测量等一系列监测,同时又是一项能够磨练人意志的的工作。在监测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方法。因为基坑监测涉及到许许多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工程地质、环境岩土工程等学科。针对不同的监测工程,所用到的知识也不尽相同。但是大致都是关于水平监测和竖直监测等方面。我认为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两方面的知识,测量工作就会相对轻松许多。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六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32 页 共 33 页

致 谢

经过折磨长时间努力地实习和不辞辛苦地忙碌,这次的毕业设计即将圆满完成。说实话,从一开始学习毕业设计的相关知识,到展开查询资料,再到编写到最后的完成毕业设计。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多亏了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否则,设计之路不会这么的顺利,可能会遇到许多的磕磕碰碰。

这次设计我受益良多,因为这次设计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包含了大学四年所有知识的综合,让我们能够运用这些同专业不同课程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使我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当然还收获了一些其他的方面。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宁伟老师,没有宁伟老师的帮助,我是不可能完成这次毕业设计的。因为在之前我根本就不了解毕业设计该如何写、内容该如何排版等,对此,我是一头雾水,幸亏有宁伟老师从旁协助,不厌其烦地指导,对我提出的问题,他总是抽出自己的时间很耐心地为我讲解。在我仍然不懂的情况下,仍不放弃,继续为我讲解。宁伟老师的这种奉献精神,充分地说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含义。宁伟老师,谢谢您!您幸苦了!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是你们的鼓励和帮助让我能够及时地完成这次的毕业设计。每当我因某些方面知识不懂而宁伟老师又鞭长莫及的时候,是你们在我需要你们的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帮助我穿破重重阻隔解决问题,有时候甚至是许多同学在一起讨论,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让我在学校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增强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

另外我还要感谢淮海工学院以及淮海工学院教过我的所有代课老师,是你们的传道授业,才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功,你们交给我们的专业知识对我们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它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将一生受用无穷。感谢学校这四年来为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四年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喜怒哀乐,为我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感谢淮海工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场所。

这次设计虽然是完成了,但由于本人测绘专业知识学习的不扎实,有许多方面顾及不到,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嘛,有点错误是很正常的,所以殷切希望各位老师严厉地指出,并给予斧正。谢谢!!!

淮海工学院二〇一六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33 页 共 33 页

参考文献

[1] 刘兆民.深基坑变形监测体系研究及工程应用[J].测绘学科,2013(2):51-53 [2] 高立新,王强,李国杰.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规律现场监测[J].地震研

究,2011(11):21-23. 察,2012(1):23-25. 2014(1):58-60.

[3] 胡园园,黄广龙,史瑞旭.深基坑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工程勘[4] 徐杨青,程琳.基坑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预测预警系统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5] 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6] 吴清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9(2):51-53

[7] 张志允,王保田,张海霞,深基坑开挖期间监测设计及成果分析[J].大坝观测

与土工观测.2001(2):62-64

[8] 黄声享,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9] 陈聚忠,宋 雯,韩月萍,王太松.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J].机电产品开

发与创新,2010(2):30-33.

[10] 孙晓磊.深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1-11. [11] 张博.基坑施工期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2:1-81. [12] 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3] 杨东升.VB开发测量应用程序的体会[J].矿山测量,2010(3):36-39.

[14] 熊春宝,李法超,韩宝荔.泊松曲线模型预测基坑周边地面沉降[J].冻土与地基基础,2010(1):20-22

[15] 蔡东健,成微,方露,杨凯.城市地面沉降监控统计模型研究[J].测绘通报,

2010(2):24-26.

应用[J].科技导报,2010(3):63-64.

[16] 罗文柯,施式亮,刘影,周赞祥.灰色Logistic I/II模型在煤矿开采沉降预测中的[17] 杨春生,李明良,许建廷.地面沉降的预测与防治措施[J].地下水,2007(3):23-25. [18] 陈聚忠,宋雯,韩月萍,王太松.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趋势预测[J].机电产品开

发与创新,2010(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