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后反思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在备课时,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法——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查预习时,我出事了几个比较难读的词语,并把好几个词语用句子组合起来,通过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让学生充分掌握生词生字。之后,对学生的初读进行考查,巩固所学生字。
上课之前,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仔细认真地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尽量要开放课堂,学会放手让学生去说,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多少就说多少,人的能动性远远超过了教案本身所内容。因此,我在将各个教学步骤了然于心的同时,还思考了学生可能有的反应。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进行教学。
1、注重以评促情,以评促思,以评促进,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当中增强自信,能深入到课文当中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教学中,无论是字词教学、朗读、阅读教学我的赞赏性评价都较多,特别是在指导朗读中的评价如:“你的读,让我们感觉到好象你就是那傲慢的铁罐!多么谦虚的陶罐呀!”“瞧,你的读带动了全班同学读的欲望。可爱的陶罐再多一份谦虚就更好了。”“你的读,让我觉得你已经走入到他的内心去了。”“你的读,吸引了很多同学的目光,因为你不仅读有的感情,还能加上表情、动作。”
2、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我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铁罐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学生就从课文中找出来了“傲慢”这个词,我接着提问,“傲慢”是什么样子的呢?于是有学生说它的意思 ,有学生表演傲慢的样子,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陶罐的话,学生兴致很高地争着举手。几个环节下来,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3、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即我先来指导学习一次对话,然后总结学法,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对话。在指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个性的时候,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在
课文中找关键词的方法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然后体会人物感情,再有来感情地朗读他们的对话,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
4、我觉得学生的朗读处理得比较好,如陶罐和铁罐的第三次对话,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语气和情感了,我是放开,让学生自主把握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让学生自由读,和全班同学比赛读,点到为止,读也要有度,重在效果。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但这堂课还是有很多缺点的,尤其是练习朗读第四次对话时,我让学生为铁罐找一个表示神态的词语,这时学生的举手就不那么积极了,只有少得可怜的同学举起了手,而且讲的答案也十分简单,“恼怒”“生气”等,没有进一步地想到课外的其他词语。我性子急,没有很好地加以引导,“火冒三丈”“ 咬牙切齿”“ 怒气冲冲”等词语都是通过半引导半讲述的方式授以学生的,感觉在这一环节处理得很不好,有失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