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 - 图文 下载本文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本节课我从教师节活动导入:教师节时,我们每个年级都准备了一首歌送给老师,看看我们的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排练歌曲准备送给他们老师呢?大家顿时兴趣黯然,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情境图上。接着,请大家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之后,我抛出问题: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其实这对学生估算意识和数感的培养相当重要,因此我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紧接着提出数学问题,从中筛选: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都会列式,我重点引导为什么加,为什么减,让学生明白毕业了就是离开了要减掉,加入了就要加进去。由于前面已经计算了连加连减,大部分学生都懂得分两步计算,但个别学生前面喜欢三个数摞在一起加或减,这时就出现三个数摞在一起又加又减,我重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清楚加减混合不能三个数摞在一起算。 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大家都能轻松写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29岁,阿姨:我比叔叔小5岁,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一步一步推算出我们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还比较差,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不断渗透、加强的。

第5课时 星星合唱队(2)(总5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6-7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100以内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整理相关知识点,在小组内交流、班上集体汇报。

师: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右面的习题 师: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尝试解答。 了解不同的算法后,组织学生交流。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教材第8、9页 板书设计: 一、复习。

师:怎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 二、深入练习。

1.车上原有56人,下来27人,上了19人。

(1)和同伴说一说,现在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2)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9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2.填一填。(接力比赛,书本第7页第2题。)

3.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来了75个易拉罐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4.淘气有45张画片,笑笑比淘气少16张。机灵狗比笑笑多27张。机灵狗有多少张画片?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6-27+19=( )

第6课时 练习一(1)(总6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9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

师:说一说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整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以及计算方法。 二、练习。

1.笑笑做了一只彩色的蝴蝶,用了46个红笔帽,34个黄笔帽,16个蓝笔帽。笑笑一共用了多少个彩笔帽?

2.淘气用瓜子做了一只猫头鹰,一共用了80粒葵花子,西瓜子比葵花子少25粒,南瓜子比西瓜子少39粒。淘气用了多少粒南瓜子?

3.计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师:请6生板演,其余学生选作其中的2题。 4.买玩具。

机器人:45元;飞机:32元;汽车:23元;轮船:85元;娃娃,40元;魔方:15元。 (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给你100元,你想买哪两种玩具?还剩多少元? (3)买哪两种玩具剩下的钱最多?剩下多少元?

(4)买哪几种玩具正好需要花100元?请你给出一个答案。 5.填一填,算一算。(书本第8页第4题)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1)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56+21+18 48+32-16 39-13+47 96-34-35 57+22-45 100-69+25

10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第7课时 练习一(2)(总7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9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练习。 1.收玉米。

信息:猴子:36根;松鼠:18根;小熊:45根;小羊:?根。 (1)猴子、松鼠和小熊一共收了多少根玉米?

(2)小羊收的玉米比猴子和松鼠的总数少10根,小羊收了多少根玉米?

2.二(1)班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三个小队上周末收集废电池的情况。 小队 数量/节 第一小队 32 第二小队 36 第三小队 合计 95 (1)第三小队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2)第四小队收集废电池的节数比第一小队和第二小队的总和少23节。第四小队收集了多少节?

3.

姓名 淘气 笑笑 奇思 第一次 24 29 26 第二次 30 29 30 第三次 总成绩 90 94 (1)淘气第三次跳了多少下?笑笑呢? (2)奇思获得第二名,他的总成绩可能是多少?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4.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2 10 13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一(2)

在空格里填数,使横着、竖着、斜着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30。

11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

郑东新区聚源路小学

12 10 13

第二单元 购物

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2、在购物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在购物情境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学会付钱、找钱。感受付钱策略的多样性,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单元学习重难点:

1、能够辨认人民币,能够清点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买文具(总8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11 学习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问题情境 教师谈话导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填一填。

师:要想购物就离不开人民币,你认识图中的人民币吗?能完成填空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插图

学生能够认出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人民币的面值的。

结合生活经验及图片,完成填空,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2、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师:瞧,淘气和笑笑跟我们一起来到了文具店。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0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自己买文具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最上面的插图

师: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可能会说:

我想直接给售货员一枚1元的硬币获一张1元的纸币,这样比较简单。

12

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