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氧化还原反应(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 下载本文

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50.0mLNa2CS3溶液置于三颈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稀H2SO4,关闭活塞。

已知:Na2CS3 + H2SO4=Na2SO4+ CS2 + H2S↑。CS2和H2S均有毒。CS2不溶于水,沸点46℃,密度1.26g/mL,与CO2某些性质相似,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1)盛放碱石灰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

(4)为了计算Na2CS3溶液的浓度,对充分反应后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4g 固体,则三颈瓶中Na2CS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答案】CS32- +H2O?HCS3-+OH- S 干燥管 CaO和NaOH CS2 +2OH- =COS22-+H2O 将装置中残留的的H2S、CS2全部排入后续装置中,使其被完全吸收 1.75mol/L 【解析】 【分析】

实验一:(1)Na2CS3的水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Na2CS3是强碱弱酸盐; (2)根据Na2CS3中元素化合价是否是该元素的最高价态来进行判断;

实验二:(1)根据仪器的图形判断仪器的名称;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2)A中生成的CS2可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是把生成的硫化氢和二硫化碳全部赶入后面装置完全吸收;

(4)当A中反应完全后,打开K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然后对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4g黑色固体,n(CuS)=

8.4g=0.0875mol,根据关系式

96g/moln计算A中Na2CS3溶液的浓VNa2CS3~H2S~CuS得n(Na2CS3)=n(CuS)=0.0875mol,根据c=度。 【详解】

实验一:(1)Na2CS3的水溶液中加入酚酞变红色,说明Na2CS3是强碱弱酸盐,则CS32-在水中发生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S32- +H2O?HCS3-+OH-;

(2)Na2CS3中Na为+1价,C为+4价,都是元素的最高价态,不能被氧化,S为-2价,是硫元素的低价态,能够被氧化,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S;

实验二:(1)盛放碱石灰的仪器为干燥管,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2)A中生成的CS2可与NaOH作用生成Na2COS2和H2O,相关离子方程式为:CS2 +2OH- =COS22-+H2O;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再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其目的是:将装置中的H2S全部排入B中被充分吸收;将装置中的CS2全部排入C中被充分吸收;

(4) 当A中反应完全后,打开K缓慢通入热N2一段时间,然后对B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8.4g黑色固体,n(CuS)=

8.4g=0.0875mol,根据关系式

96g/mol0.0875mol=1.75mol/L。

0.05LNa2CS3~H2S~CuS得n(Na2CS3)=n(CuS)=0.0875mol,c(Na2CS3)=

4.某高中科研小组模拟工业尿素法生产肼(N2H4),具体方法:先将尿素、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然后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制得肼,利用氮气吹出混合物中的肼,并用硫酸吸收制备硫酸肼。具体实验原理图如下:

已知:①肼极易溶于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高温作用会爆炸分解。

H2SO4)是类似于NH4HSO4的盐类,白色固体,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不②硫酸肼(N2H4·

溶于乙醇和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 ③密度:ρ硫酸肼>ρ二氯乙烷>ρ稀硫酸

(1)盛装尿素溶液的装置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肼的水溶液中含有多种阳离子,其中阳离子N2H5+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制备肼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冰水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反应完全后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硫酸肼,洗涤过程中最好选择下列那种洗涤剂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无水乙醇 D.饱和食盐水

(6)若实验中所用的NaClO和NaOH混合液中两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此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颈烧瓶

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肼反应

ClO?+2OH?+CO(NH2)2

N2H4+Cl?+CO3+H2O 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

2?液 利于产物析出,同时降温防爆炸 C c(Na+)>c(OH?)>c(ClO?)>c(H+) 【解析】 【分析】

(1)盛装尿素溶液的装置名称为三颈烧瓶;硫酸肼的水溶液中含有多种阳离子,其中阳离子N2H5+可以认为由N2H4与H+通过配位键结合,在N2H4中,每个N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则两个N原子间还应形成一对共用电子。

(2)反应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与肼反应。 (3)装置A中,碱性溶液,ClO?在催化剂作用下,将CO(NH2)2氧化为N2H4,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CO3和H2O。

2?(4)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为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使用冰水浴的作用是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同时降温防爆。

(5)装置B反应完全后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硫酸肼,洗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所以最好选择无水乙醇。

(6)若实验中所用的NaClO和NaOH混合液中两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

c(Na+)=0.1mol·L?1,因水解c(ClO?)<0.1mol·L?1,c(OH?)>0.1mol·L?1,由此可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详解】

(1)盛装尿素溶液的装置名称为三颈烧瓶;N2H5+可以认为由N2H4与H+通过配位键结合,在N2H4中,每个N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则两个N原子间还应形成一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

。答案为:三颈烧瓶;

(2)反应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与肼反应。答案为: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肼反应;

(3)装置A中,碱性溶液,ClO?在催化剂作用下,将CO(NH2)2氧化为N2H4,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CO3和H2O,反应方程式为

2?ClO?+2OH?+CO(NH2)2ClO?+2OH?+CO(NH2)2

N2H4+Cl?+CO3+H2O。答案为:N2H4+Cl?+CO3+H2O;

2?2?(4)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为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使用冰水浴的作用是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同时降温防爆。答案为: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利于产物析出,同时降温防爆炸;

(5)装置B反应完全后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硫酸肼,洗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所以最好选择无水乙醇。答案为:C;

(6)若实验中所用的NaClO和NaOH混合液中两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

c(Na+)=0.1mol·L?1,因水解c(ClO?)<0.1mol·L?1,c(OH?)>0.1mol·L?1,由此可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c(OH?)>c(ClO?)>c(H+)。答案为:c(Na+)>c(OH?)>c(ClO?)>c(H+)。

【点睛】

在分析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时,应借助信息“③密度:ρ硫酸肼>ρ二氯乙烷>ρ稀硫酸,且硫酸肼不溶于二氯乙烷”,则往二氯乙烷中通入肼后,肼逸出,在上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肼,由于硫酸肼的密度比二氯乙烷大,且难溶于二氯乙烷,所以沉在二氯乙烷的底部,从而实现与反应混合液的分离。

5.铁、氯、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ClO2)已逐步代替Cl2用于自来水处理,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

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已知:25 ℃时Ka(HClO)=3.2×108,

Ka(HClO2)=1.0×10-2,则酸性HClO2________HClO(填“>”“=”或“<”);在pH=5的上述处理过

c(ClO-2)的饮用水中=___________;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

c(HClO2)的Fe2+将ClO2-还原成Cl-,写出酸性条件下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腐蚀铜板后的溶液中,若Cu2+、Fe3+和Fe2+浓度均为0.1 mol·L-1,下图为金属离子的浓度的对数与溶液pH的关系,现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5.6,溶液中存在

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 的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_(当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105mol·

②从图中数据计算可得Fe(OH)2的溶度积Ksp[Fe(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是常用的重金属离子沉淀剂。某工业污水中含有等浓度的Cu2+、Fe2+、Pb2+,滴加Na2S溶液后首先析出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当最后一种离子沉淀完全时(该离子浓度L-1),此时的S2-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Ksp(FeS)=为10-5 mol·

6.3×10-18;Ksp(CuS)=6×10-36;Ksp(PbS)=2.4×10-18。

+-++-++

【答案】> 103 4Fe2+ClO2+4H=4Fe3+Cl+2H2O Cu2、Fe2 1.0×10-17 CuS

6.3×10-13mol·L-1 【解析】 【分析】

(1)组成相似的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依据电离平衡常数计算式计算; (2)①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氨气调节溶液的pH=5.6时,由图象分析出:易生成Fe(OH)3沉淀;

②根据Ksp[Fe(OH)2]=c(Fe2+)×c2(OH-)计算;

(3)物质组成类型相同,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小,滴加硫化钠,相应阳离子最先沉淀;根据溶度积计算S2-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