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教案 下载本文

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八、板书设计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 组织液

淋巴等

二、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精液等。

? 呼吸道、肺泡壁、尿道、消化道、生殖道属于外环境。 ? 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 ? 细胞中的各种成分不属于内环境,如血红蛋白。 3、人体细胞的内环境 (1)血细胞:血浆 (2)组织细胞:组织液 (3)淋巴细胞:淋巴液

(4)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4、成分

(1)相同: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不同:血浆中含较多蛋白质,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三者的联系: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 特点: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

? 关键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于钠离子与氯离子。3、37℃时,血浆渗透压约为770千帕,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酸碱度

(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维持稳定:与缓冲物质有关,如H2CO3/NaHCO3、NaH2PO4/NaHPO4等。 3、温度: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的生理意义: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构建模型 九、布置作业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

A.Fe2+ B.K+ C.Na+ 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

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拓展题

9.右图是人的体温变化简图,请据图回答:

(1)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可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来 维持正常的体温,此时体内分泌量明显上升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当肌肉运动时,体温迅速升高,最高可达______℃,此时,机体可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使散热量大增,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3)由于体温过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从电离的角度看,此代谢的反应物、生成物各属于什么物质?

(2)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3)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1.C 2.C 3.A 4.A 5.D 6.A 7.B 8.C 9.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

肌肉运动 0

C 死亡

体温过高 静息范围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中暑

发热

体低温温过疗低法死亡 低温麻醉

素 2)40;皮肤血管舒张 汗液的分泌增多 3)体温过高,酶活性丧失,新陈代谢停止,造成机体死亡10.(1)葡萄糖作为反应物属于非电解质,生成物乳酸为电解质(2)使乳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3)上述变化使得血液中pH改变较小,从而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由于生成大量的乳酸钠和碳酸使氢离子浓度减小;由于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中的酸碱度影响不大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方面: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问题探讨” 老师组织和引导 〔生答师提示〕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教学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