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什么是公共关系,请谈谈你的理解。
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职业,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意识、观念与思想。 我的理解是:
(1)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或代表社会组织的个人 。 (2)公共关系的客体是社会公众 。
(3)公共关系的过程主要是利用传播手段来进行社会组织与它的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4)公共关系的目的是通过沟通活动,使社会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5)公共关系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 (6)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策略活动。 2.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什么?
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以协调其公众关系,从而树立社会良好形象的管理职能和策略行动。
公共关系的特征:
(1)公共关系是特指社会组织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各相关公众间关系的组合。 (2)公共关系是为特定的组织机构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的活动。 (3)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公众利益第一。 (4)公共关系的基本方法是双向沟通,信息交流。 3.如何理解政府公共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功能? 政府公共关系的科学内涵: (1)以政府组织和人员为主体
(2)以包括内部成员在内的社会公众为客体
(3)以塑造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获得公众支持为目标 (4)以各种传播工具和沟通技巧为手段 政府公共关系的功能: (1)塑造政府形象 (2)改善政民关系 (3)辅助政府政策 (4)推动政策执行 (5)提升政府施政水平 (6)宣传意识形态 (7)培养公民意识 (8)度过危机难关
4.请判断下列行为是否属于公共关系活动: (1)为本单位偷税,请税收征管人员吃饭。 (2)为考试成绩及格而给老师送礼。
(3)本单位出资帮助社区建公园而通知报社报道。 (4)商场开展买一赠一活动。 (5)主动上门调解与客户的关系。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社会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传播沟通行为的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对于公共关系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 1、公共关系属于管理学的范畴 。
2、是社会学或组织行为学的分支学科。 3、是现代传播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4、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5、一门社会应用学科
公共关系学同庸俗关系学的区别
(1)产生条件的不同 :公共关系学是现代商品生产高度发达、信息传播急剧膨胀、现代经济活动空前繁荣的产物。
树名牌、求信誉,是现代组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庸俗关系学,从根本上说则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及服务极不充分的条件下产生的,它以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以权谋私为前提。
(2)对象不同 :公共关系学的对象是组织同各社会公众之间、同国家之间、同其他企业之间、社团之间公开的社会关系。庸俗关系学中之对象是各种偷偷模模、躲躲闪闪、见不得人的私人关系。
(3)运用的手段不同 :公共关系学运用的主要手段是各种传播工具,在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双向的信息流通网络,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而庸俗关系学的主要手段则是各种物质利益方式,使用的方法则是“拉关系”、“走后门”、“以权谋私”等
(4)出发点和效果的不同 :庸俗关系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其手段必然是私下交往,偷偷模摸,以利交往,利尽则散,其结果必然是个人中饱私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公众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是一种典型的“尔虞我诈’’行为。公共关系学的出发点是:信誉第一、质量第一,它追求的是组织利益同社会效益的基本一致。组织通过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效的公共关系工作,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组织在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之下不断发展。公共关系的效果是组织、国家、社会、公众都得利,都受益于公共关系学。
第二章
1.你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如何认识的?
2.中国古代有哪些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请结合著名的思想家加以说明。
3.为什么说古人对人文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是“类似的公共关系的观念与活动”。
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
(1)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政治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政治前提 (2)市场经济——现代公关产生的经济原因 (3)人性文化——现代公关产生的文化原因 (4)大众传播技术—现代公关的物质技术条件 1、现代公共关系在美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美国政治体制的民主色彩更浓一些。
第二,移民国家,国民中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与群体观念。
第三,“南北战争”之后,北方的工业经济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置于同一政府有效管理之下,国内市场体系发育十分健全。 2、艾维·李与爱德华·伯内斯各自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⑴巴纳姆时期——现代公共关系的发端 :19世纪中叶 “报刊宣传活动” 是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前身。 (2)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兴起 :“扒粪运动”催生了新型公共关系的思想和活动。 (3)爱德华·伯内斯时期——现代公共关系学科化的成熟。 1、现代公共关系学在中国引进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现代公共关系引进中国的社会条件有:
第一,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的实践正式引入了公共关系 。
第三,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 第五,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 第六,发展中国文化的需要 。
第七,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2、结合中国的现状,谈谈阻碍公关在中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公共关系之所以在过去几十年经历波折,是由一些重要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以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的改革所带来的促进公共关系发展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和市场环境的不成熟。 第一,公关主体对公关的需求少 第二,社会认知度低
第三,公关自身发展的不完善
3、公共关系在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在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不仅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已越来越多,利益需求越来越庞杂,迫切需要树立自身形象,协调与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的变化也刺激了公共关系的发展。公众自主独立意识的普遍增强,群体交流日渐活跃、广泛、深入,有效地强化了来自公众的民主参与和监督的能量与作用,足以对有关社会组织的决策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1、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是什么?
所谓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共同活动的集体或团体,是为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一定的社会目标而构成的一个独立单位。 社会组织的特征:
(1)目的性:组织的工作目标
(2)整体性:组织结构(纵向的等级关系,横向的分工协作关系) (3)变动性: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4)组织结构制度化:组织内部分工与协作关系的体现
(5)组织成员行为规范化:通过组织章程、制度的制约,管理和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 2、什么是社会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形象有什么作用?
社会组织的形象是指组织在运行中显示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面貌,是一个组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信誉和影响,即组织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它包括内在气质和外观形象两个方面。
内在气质是指组织对现实环境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价值取向以及社会公德水平,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组织素质和风格等。
外观形象是指社会组织在实现工作目标时所显示的能力识别标记,如产品的质量、市场价格、市场占有率、组织的知晓度、品牌、广告、环境、组织的建筑物样式、代表色、设施以及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等。 社会组织形象的作用:
(1)社会组织的形象对社会组织的生存直接产生作用,它是社会组织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织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也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最终目标。
(2)良好的社会组织形象是由知名度和美誉度构成的。组织形象的认知度越高,美誉度越好,无形资产的价值就越大,增值率就越高。
(3)社会组织形象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精神资源。
(4)良好的社会组织形象能增强社会组织的外张力。 3.什么是公众?公众有哪些基本类型?
公众特指那些与社会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并有共同的利益或共同问题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公众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组织所面临的各类问题进行划分
内部公众 :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他们承担着组织的角色,主要包括董事、员工、顾问、股东以及员工家属等。公共关系可通过协调沟通、建立合理的企业制度等方法,创建良好的内部公众关系,从而为组织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事环境,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外部公众:指社会组织外部环境中面临的公众,即除内部公众以外的,其余与社会组织发生联系的公众,包括消费者、社区、政府、媒介、竞争者、合作者等等。 (1)消费公众 (2)政府公众 (3)社区公众
(4)大众传播媒介公众
(二)按照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与公众发生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
(1)非公众——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本组织还未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它既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它不是公共关系的实际对象。
(2)潜在公众——指已经与社会组织发生联系但自身还没有意识到的公众。
(3)知晓公众——指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把问题与组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公众。 (4)行动公众——指不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已着手或已采取行动的公众。 4.公共关系信息传播媒介有哪些种类? (1)内向传播 (2)人际传播 (3)组织传播 (4)大众传播
5.传播沟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实事求是原则:传播真实信息。
(2)目的明确原则:形成和改变公众的态度 ;
(3)双向沟通原则:指传播双方互相传递、互相理解的信息互动原则。
(4)有效原则:传播的有效度和有效率。保证传播的信息是可靠、可信、新鲜的,是公众所关心、感兴趣的;传播媒介的使用简便、易于掌握;传播者的方式与态度是公众喜好的;传播内容的制作技巧是公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渠道是畅通的。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
1.简述公共关系的职能。
公共关系的职能是指公共关系在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的工作范围和应承担的责任。公共关系以塑造和改善社会组织形象为工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所开展的具体活动和工作便形成了它的职能范围。 五大职能:采集信息,提供咨询,参与决策,协调沟通,危机控制。 2.为什么说公共关系可以优化社会环境? (1)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关系学本身就是一门通过传播沟通行为达到社会和谐的学问。公共关系是以真实、诚信、沟通、交流、协作、互惠互利为特色来开展公关活动的。 (2)有利于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公共关系可以用真诚广泛的社会交往、双向沟通交流的方法,帮助人们摆脱孤独、恐惧、忧虑和隔阂,帮助人们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 (3)有利于繁荣社会经济 (4)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
3.公共关系参与决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决策是指如何确定社会组织运行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步骤。在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公众利益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公共关系人员参与决策是必然的。
公共关系参与决策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从公众视角审视决策,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第二,在决策中确立公共关系目标。第三,平衡利益,注重社会整体效益。 4.请简述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与作用。
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政府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在公众中树立民主、法治、透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就必须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争取公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