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a.出示课件。

练习说一说: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瞧,

有的落在娇艳的花朵上, 在和花儿说着悄悄话呢; 有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四人小组内练习说话,全班交流。 4.读诗歌的第一部分。

(1)师引导:同学们,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走一走。在小径中你会发现什么?

(2)生分别齐读描写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5.体会写法。

师: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板书:拟人)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是需要变化的。如果说默读环节是孕伏,是等待花开,那么朗读就是争相绽放,琅琅的读书声,能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朗读之中,对景色的特点了然于心,无须教师过多讲解。

板块四 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引导想象。

(1)师引导: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湿润的泥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你认为还可以看到什么景象呢?(板书:看看)

(2)示例:小蚂蚱、小蚂蚁、小花、小鸟、蝴蝶…… 2.学习第3节诗。

(1)师指名回答:诗歌描绘的天晴后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板书:新阳溪水云)

29

(2)师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节诗句。

(3)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4)生交流。

示例1:往日含笑的小花,已露出美丽的笑容。

示例2:被雨抚摸过的大树,已散发出它智慧的结晶,让每一片叶子都领会了它的心意。 3.学习第2节诗。

(1)师引导: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告诉我们在天晴后要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2节诗。

(2)生齐读。

4.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的自然风光图,景物清新自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

5.拓展练习。

(1)师: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喜欢?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心情?(生自由交流) (2)模仿这首诗的写法,把你观察到的雨过天晴的景象写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30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诗歌教学的设计意在积极落实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最本质的特点是整篇阅读文章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作为个体的学生和作为群体的学生的自主读书、自主解读、自主鉴赏、自主感悟。

自主读书:学生或通读、或诵读、或咀嚼品味,真正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品味作品的原汁原味,产生自己的初步印象或想法。学生对原作还不知就里,就被老师的种种美丽的评价和堪称“别具匠心”的陈述弄得云遮雾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主解读:学生凭自己的知识积累,从篇章结构、表达技巧到一词一句,通过与同学交流、探究,能获得更精准、更独到的感悟;而不是不敢思考、人云亦云。

资料袋自主鉴赏: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获得具有审美享受的自主赏析权。 自主感悟:让学生获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自己更加成熟、更加睿智的感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碰撞,学生自然会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通过收集诗歌、创作诗歌、朗诵诗歌等多种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31

通过朗诵、创作、收集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策略

1.联系以前学过的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2.迁移已习得的阅读策略:诵读、想象、体会诗歌的情感。 3.利用“小贴士”指导朗诵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收集诗歌

?课时目标

1.了解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现代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阅读报纸、杂志、书籍和上网查找等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明确主题

1.回顾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2)生齐读单元主题。 2.引导回顾本单元诗歌。

(1)生分小组有感情地诵读本单元4首诗。 (2)师引导: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

(3)示例: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3.探讨喜欢的诗歌。

(1)师引导:除了这几首诗,你还读过哪些现代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2)生各抒己见,尽情表达自己对不同诗歌的喜爱。 4.揭示主题。

32